吕后为何把戚夫人变成人彘?醋海兴波恨小三?怨恨对权力欲的让步

情感导师 5518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刘邦偏爱吗?爱的摇摆和无奈

汉十二年,即公元前195 年,汉高祖刘邦病重,自知难愈。然而他心中更加纠结。他把备受宠爱的戚夫人叫到身边,指着刚刚离去的四个须眉皓、衣冠甚伟的老头的背影说:“认命吧,最终还是吕雉来主宰你的命运。”

戚夫人泪如雨下,知道事难挽回了。她对皇帝陛下提了最后一个要求:请陛下为我跳楚舞,我为夫君以楚歌伴之。

刘邦翩然起舞,御袍驭风;戚夫人展歌喉,为楚歌,歌曰:

吕后为何把戚夫人变成人彘?醋海兴波恨小三?怨恨对权力欲的让步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司马迁《留侯世家》)

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这心境,与项羽于四面合围之中大歌“虞兮虞兮奈若何”是相同的。

人在无助之时,总是问怎么办?项羽、戚夫人,英雄美人,也无不同。

刘邦不忍心见她伤心之状,转身离去,酒也不喝了。

汉高祖善舞,常与人高歌起舞。这也是他平生最后一次跳楚舞了。

戚夫人歌中所说“鸿鹄”,指的是后来的汉孝惠帝刘盈,刘邦与吕后的嫡长子。戚夫人所唱“虽有矰缴,尚安所施”,“矰缴”即是短箭,实则说的是刘邦与他心中所爱,但如今这种偏爱已无用武之地。所以她在歌中自伤自问:尚安所施?

刘邦有什么偏爱呢?

作为一个奔波一生的老人,所爱者只能是子孙后代。他福气不小,有八个儿子。与初恋所生为长子;与正妻吕雉所生一男一女,为嫡子;与宠妃戚夫人所生一子,即赵王刘如意。

刘邦偏爱如意这个小儿子。

但这种爱偏吗?其实未必。刘邦对刘如意之爱,其实有点“同病相怜”,因为他觉得这小子很像自己。聪明伶俐,闻一知十。

这是驾驭天下的好材料。

刘邦去世时,刘如意还很小

聪明绝顶的张良曾说刘邦是天赋异禀。因为张良与人论兵法谋略,很多人听不懂,只有刘邦,张良说了上句,刘邦即知其意。所以刘邦以布衣起事,七八年之间,得践帝祚,绝非靠运气。想想陈涉当年之辉煌,项羽当年之霸气,而终无此命。刘邦之能力可想而知。

刘邦也深知驾驭天下之难。他直至去世,都在为他打下的天下奔波。而他所驾驭的这些人,个个都是百战之将,精兵法,通谋略,没一个省油的灯。

吕后势力被扑灭之后,大臣们想迎立代王刘恒为皇帝。但刘恒不敢去,刘恒的谋臣大将张武等人就说:“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不敢轻信。”

刘恒等不敢轻信,刘邦驾驭他们当然也很吃力。

而他那位嫡长子刘盈呢,一点不像他,人倒是很善良,很仁厚,但在当时那种情况,至少在刘邦的眼里,是懦弱。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位善良仁厚的皇帝确实很羸弱,性子太弱,既不能止劝母亲,更不能驭牧天下。

从刘邦的位置和形势来考虑,选择刘如意做接班人,其实不无道理。只不过刘邦人比较随性,说话比较直接,他说刘如意“类我”,就是像我。听起来像是偏爱。

人多以此语,以为刘邦纯粹是宠爱戚夫人之故,爱屋及乌,想传位于刘如意。其实也是太小看刘邦了。

如果仅仅是这个原因,刘邦一意孤行,早都扶刘如意上位了。也不至于心中摇摆,举棋不定。

事实上刘邦确实摇摆,他也确实爱戚夫人,爱刘如意。但这并非他授天下换太子的第一理由。

他其实给过刘盈很多机会。

其实也是在权衡刘盈与刘如意到底谁合适?吕后和戚夫人到底如何安排?

这种爱,很摇摆,也很无奈。结果也只能把事情弄得更糟。

#吕雉杀害戚夫人#

天下和爱,哪个重要?

汉十一年,刘邦其实已经病重了。这个皇帝很苦命,楚汉战争结束之后,天下看似平定了,但刘邦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奔波,南征北战,东西平定,甚至差点死在了匈奴手中。也受了很多伤。

这时候九江王黥布反了。

刘邦病重,欲让太子刘盈带兵平定。

这个决定,可以有两种揣测。

善意的揣测,是刘邦想让刘盈锻炼与阵仗之中,帝王在战时建功立威,将来也好驾驭群臣。他自己就是例子。

恶意的揣测,是刘邦想让刘盈去送死,因为黥布是百战猛将,跟项羽对战过的人,善于用兵。让刘盈一个弱小子去,不是等于送死么?刘盈一死,戚夫人“日夜啼哭于驾前”的目的也就实现了,刘如意自然而然的上位。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谁也无法定论。但我认为刘邦是善的用心。其实也很无奈。

皇帝病重,而天下不定,正需要有人出力,倘若身为太子,不能为国事分忧,不去锻炼,将来有何用处?刘邦之所以没立即换太子,其实也是考虑到了刘如意虽然像自己,但年纪尚小,威德不能服众。

但别人的揣测可不往好处想。

吕后就不是这样想的。当时吕后因为忌惮刘邦想换太子。强行绑架了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让张良出主意,张良无法,只好出了一个很能揣摩刘邦心思的主意。

张良其实不愿意出主意,他觉得太子更立,那都是刘邦骨肉之间的事情,即便有一百人去说,也没用。张良的原话是“虽臣等百余人何益”。

可见,只要刘邦想换,早都换了。但问题是刘邦毕竟没换呢呀。可见他心中是摇摆的。

张良明白刘邦很重视自己打下来的天下,所以到处访求人才,以图安定。但天下有四个老头,称为“商山四皓”,因为刘邦性子随便动不动说脏话慢侮于人,这四个人看不下去,躲在山里,不作汉臣。但刘邦很看重这四个人,一直想让他们出来辅佐自己。

那么,吕后如果能想办法请这四个人出山辅佐太子,皇帝就不会换太子了。

这个话反过来看,也正说明刘邦是以天下为主的。

张良很懂刘邦的心思。果然,这四个老头出来之后,寸步不离地跟着太子。

后来的情景就是刘邦见到这四个老头跟着太子,惊讶之余,也放心了,因为他觉得连这种不愿意服从自己的人才都能跟着太子,太子自有驾驭天下的本事,于是他很有礼貌的对四人说:

“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这就是托孤了。

然后他对戚夫人说,认命吧。

很明显,刘邦是为自己的江山考虑的,偏爱吗?恐怕并非偏爱。

汉孝惠帝刘盈

所以刘邦想让太子刘盈平定黥布之乱,实际上是给刘盈机会。如果刘盈为病重的父亲分忧,亲赴阵前,立功立威,到时候挟百胜之威回朝,则大臣侧目,天下敬重,无不服膺,刘邦也可以瞑目了。

但事实不然。因为吕后不这样想。这四个老头,八十岁了,加起来三百二十岁了,不懂这个道理。他们对吕后说——

“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

意思就是,太子出征,无利可图呀?战胜而归,又能怎样?难道尊崇还能比太子之位更高?战败了,当然只有认罪。

无利可图,别去!

但这四个老头也很明白太子刘盈的本事。他们认为跟随太子前往平叛的都是跟随刘邦东征西战的天下枭将,让太子一只羊去驾驭这群狼,那不是送死吗?更何况,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让太子去,让羊带着狼去打天下猛将,狼绝不肯听羊的。黥布只会勇气百倍,鼓行而西,因为对手弱呀。让皇上自己去带兵平叛吧。

于是吕后找到刘邦,拉着衣襟哭哭啼啼,让刘邦御驾亲征,而且说得很有道理:

“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

老公你虽然有病,但可以强忍着坐在车里面嘛!躺着就行,猛将护卫,护士照顾,这些下属见你在,不敢不尽力。

虽然老公你受苦,但是,男子汉呀,应当为妻子自强。为了我们,你就拼了老命吧。

呵,你以为就戚夫人会哭?吕后哭起来更毒。

刘邦无奈,只好抱病御驾亲征。

汉高祖刘邦画像

很不幸的是,这次出征,刘邦还被乱箭射中了,仗虽然打胜了,但病更加严重了,半路上就几乎不能动了。

回朝后,他大概也没心劲了,干脆连医治疗护都不要了,他把那个会说话的太医赶了出去,“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他知道,即便扁鹊来了,也救不了他了。

其后,他就安排了后事。后事还是关于天下的。

他的结发妻子吕后在床前,只问了几句关于政治的话:“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

刘邦说了几句,永远闭上了眼睛。

他对他所宠爱的戚夫人唯一做的安排,是以周昌为赵国丞相,周昌是刘邦换太子最激烈的反对者,他反对刘邦让刘如意接位。但刘邦却让他去为刘如意的赵国做丞相。刘邦看人,真是准。

周昌这个人很耿直,脾气很火爆,还口吃。他说话总是卡住,他反对刘邦,会说:“我口才虽不太好,但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

期期,就是形容结巴。后来三国时有个名将邓艾,也口吃,总是说自己的名字时卡住。

所以有个成语叫“期期艾艾”,形容结巴、说话不流利。

此人反对刘邦换太子时,当着满朝文武,就这样结结巴巴地反对刘邦,他说: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刘邦听完之后还很高兴。因为他觉得周昌说话太好玩了。其实他也懂得周昌意思是,换太子容易引起骨肉相残。

老人家的心思总是期望后代和睦、兄弟姊妹团结友爱的。

既然周昌懂这个意思,那么周昌就不会让骨肉相残的事情发生。所以,虽然周昌反对刘如意做太子,刘邦还是让周昌做刘如意的丞相。周昌去赵国之前,跪在刘邦面前哭了,说陛下难道不要我了?刘邦对他重托刘如意,周昌欣然前往。

当周昌盛怒反对刘邦之时,吕后恰恰在后边偷听。吕后后来见到周昌,跪地叩谢,感激之泪,夺眶而出。

但可惜的是,刘如意还是没逃脱命运,当时吕后的亲儿子孝惠帝拼命保护这位弟弟,坐卧不离,同吃同住,但吕后还是毒死了刘如意。周昌深愧对不起刘邦之托付,大病三年,就死了。

那之前,吕后骂周昌,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

与跪谢对比,前恭后倨,只是因为当时吕后大权在握而已。

吕后把戚夫人变成人彘,并非深仇大恨,醋海兴波

但吕后真的是因为怨恨戚夫人吗?

其实未必。怨是有的。

但有怨报怨,让戚夫人死就可以了,没必要断手脚挖眼珠聋耳朵,然后扔进猪圈,还给一个外号叫“人彘”。人彘是因为她认为戚夫人猪狗不如,古时猪圈就是厕所,扔进厕所,就是扔进猪圈,在猪圈里,与猪同卧,那就是人猪。

如果只是怨,冤有头债有主,也没必要让刘如意死,更没必要让刘邦的其他儿子也死。刘如意还是个小孩子,也并没参与争夺太子之位。

这不是单纯的怨。这是权欲作祟。

很多人因为现代社会的一些情况,把吕后的这种做法当作“打小三”的典范。其实是误解吕后。

王立群在《百家讲坛》讲《史记》,说他想不明白吕后将戚夫人变成“人彘”之后为什么让自己的亲儿子来观看。

其实司马迁告诉我们答案了。

“人彘事件”其后的动作是吕后立即让孝惠帝前来观看。这可是自己的亲儿子啊,意欲何为?

大约两种可能。第一,为了权。第二,提醒孝惠帝处理好男女关系,或者是说该狠心的时候要狠心。

司马迁紧跟着文字是,孝惠帝吓软了,“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

导致的结果是,“皇帝大病,吕后临朝”。

权力,都到了吕后手中。

马迁的文字很神奇。他的叙事,都是有安排的,就像他写他喜欢的项羽任人唯亲时,也不会直说,只是列举项羽封诸侯的人员名单以及为何会封。

这就是司马笔法。

吕后的第一反应,只是权力欲而已。跟什么怨恨、小三之类的不沾边,至少这种怨恨并非她后来那些做法的第一原因。

当然,她也有她的无奈。对照后来的武则天上位,做法其实跟她大同小异。

吕后跟刘邦只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孝惠帝刘盈,一个是鲁元公主。那可是她唯一的儿子,就被她那样给吓死了。但是发丧的时候,吕后大哭无泪。

就是哇哇哇地干嚎,没有眼泪。司马迁只写了“太后哭,泣不下”几个字。如果换成施耐庵的笔法,会直接说“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武大郎死后,施耐庵就说潘金莲的哭发是“干号”。

吕后就是这种“干号”。干嚎是一种假哭,这么严肃悲切的场面,太后在假哭,太不成样子。

张良的儿子张辟疆才十五岁,但是继承了张良的聪慧,对丞相说:“太后只有孝惠帝一个儿子,亲老公死了,却假哭,你懂怎么办么?”

丞相不懂。

张辟疆说,好办,皇帝也没能独当一面的儿子(孝惠帝无子),太后害怕你们呀。解决办法很简单,把太后的亲戚,比如兄弟吕禄、吕产等给兵权,掌管南北二禁军,其他亲戚都给大官入宫办事。呵呵,丞相你的命也保住了。

丞相立即照办。“太后说,其哭乃哀。”

“说”,就是“悦”。满足了她的要求之后,吕后才高兴起来,然后哭得很悲伤。

另外一个证据是,刘邦刚死,吕后秘不发丧,她的第一反应是,与传说跟她有不正当关系的审食其密谋,把刘邦的功臣全都杀了。

这些大臣们可跟她没什么深仇大恨吧?当年刘邦换太子,大臣们可都是站在吕后这一边的,几乎都是反对换太子的。

如果是真的怨恨,第一个件事应该是先去把戚夫人提出来,暴打,弄成人彘都行。

但她才不在乎呢。把持权力,身在高位才是最重要的。也许她认为那样才是最安全的,那样才不会有人敢欺负她。

如果说怨,恐怕吕后更怨恨刘邦。她 20 岁嫁给刘邦,进门就做后妈,单独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要种田。这也罢了,七八年之间,夫妻不见,自己还做了项羽的俘虏。见了之后,再也没好日子了,整天就是提心吊胆。

在项羽的战俘营里所受的苦难,也许只让她懂得了权力的好处。从楚汉战争后期,吕后就是坐镇长安的,主持内事。势力非同一般。刘邦为帝时,因为常在外,汉之功臣,也基本都是死在吕后手里的,包括大名鼎鼎的韩信。

所以也就可以理解刘邦心中之摇摆和无奈了。

评论列表

头像
2023-12-29 11:12:51

我朋友咨询过,还真的挽回了爱情,现在两人已经结婚了

头像
2023-09-28 00:09:05

被拉黑了,还有希望么?

头像
2023-07-29 19:07:49

被拉黑了,还有希望么?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3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