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岁月浓淡总相宜,人生有味是清欢

情感导师 7942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今年是汪曾祺老先生诞辰100周年,我想和大家聊一聊这个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可爱老头。

01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文风自成一体,悠然从容风轻云淡,在《慢煮生活》这本书里,我们大概可以管中窥豹。

《慢煮生活》完整收录《五味》《昆明的雨》《人间草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等家喻户晓的名篇,同时也新增了《猫》《一技》《名优逸事》《和尚》《一辈古人》等罕见篇目。

汪曾祺:岁月浓淡总相宜,人生有味是清欢

书如其名,该书从花鸟鱼虫、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旅途见闻等多个主题出发,详尽展现一代“生活家”汪曾祺的他的生活志趣及精神世界。

汪曾祺说:“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他写的人间草木、四方食事、天涯游子、故人往事,可以说是字如其人,没有华丽辞藻,像一碗煮到刚刚好的白粥,小火慢炖,大味至淡。

他书中的慢,并不是拖沓,而是悠然从容。书中的淡,并不是寡淡,而是淡而有味。

汪曾祺在写切西瓜时,他这样说道:

"先将西瓜泡在井里,捞起后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他写的这样微妙而有趣。

他还经常写“慢”,是怎么样一种慢法呢,是慢中有趣。

在西南联校时,一位姓郑的男同学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拿一个大漱口缸放到锅炉火口煮莲子。等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煮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轰炸联大,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爱吃莲子的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他依然在锅炉上慢慢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后来,这个同学还被拍进了电影《无问西东》里。

汪曾祺文章的背景大多是乱世,作为一个文人,他感兴趣的,是乱世之中“慢”和“淡“的生活。

无论风云怎样变幻,人的日常仍坚不可摧。哪怕炮火连天,吃总要吃,睡总要睡,该做的事,天打雷劈也得办。这是他的生活哲学,无论时代和环境多么糟糕,仍要保持乐观从容生活。

汪曾祺的淡,有几分陶渊明式的意味。这套淡和慢的哲学,概括起来,就会让我们想起熟悉的那句陶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其实我们可以把汪曾祺理解为现代的陶渊明。

02

说起汪曾祺,在很多人眼里,他文章大多关乎吃吃喝喝,是个把美食写到极致的作家。

比如他写高邮的咸鸭蛋、北京的豆汁儿、江阴的河豚、湖南的腊肉,都让人垂涎欲滴,大呼过瘾。甚至一度被人称为美食作家。

他写的美食,大多是他在80年代后,回忆家乡时写的小文章。人到晚年,总会想起一些美好的事物,便提笔写下来了。就像木心说的,人到了晚年,最爱吃的还是童年味。所以汪曾祺先生写下的,是美食也是美好的回忆。

细读汪曾祺的作品,会发现他笔下的美食都是些日常饮食,土豆、萝卜、鸭蛋、香椿、野菜等等,再普通不过的食材,一旦落于他的笔下,都变得活色生香,令人垂涎。

那是因为,他对每一道食材,都是饱含着感情不带有任何偏见在写。在造物主眼里,任何食材都是平等的,只是后来被人为地分出了三六九等。汪曾祺眼里的食材亦是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当下社会一些所谓的美食家,多半时候不是品尝美食,而是攀比,比哪道菜贵、比哪种食材值钱,严格来说,真正的美食家鲜有。美食家确切来说是一种文化,不是攀比,不是炫耀,而是热爱。各大视频网站上自称美食家的人,比起汪曾祺先生,真是差得太远,只能希望他们多读读先生的书。

03

同样是写乱世,如果是鲁迅来写,我相信他一定是激烈批判的、金刚怒目的,但汪曾褀不激烈、不批判,他没有那个兴趣。

鲁迅是战士,而汪曾祺是文人。

坦白说,汪曾褀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却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我这样说,并不影响汪曾褀的价值,我们热爱鲁迅,需要鲁迅,也需要汪曾褀。

汪曾祺的文字永远平淡、随和,这是由他个性气质决定的。一个国家需要鲁迅,也需要汪曾祺。鲁迅这样的作家,拿起笔杆用犀利的言辞为人们去争取;而汪曾祺却完成了争取后的工作,那就是有烟火气的生活。

汪曾祺生于1920年,家乡江苏高邮,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祖父是前清的秀才,从小教他读《论语》,家境殷实。父亲可以说是个全才,年轻时是运动员,还是个大才子,会的乐器不下几十种。父亲性格随和,对汪曾祺学业关心但不强求。汪曾琪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说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汪曾祺对儿子的态度,也很随和,无论是恋爱还是事业,都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从不横加干涉,关系也很像兄弟。儿子有时叫他爸,有时直接叫他“老头子”。

了解过汪曾祺的生活环境,也就能知道汪曾祺为什么能和别的作家不同。字如其人,他的文章也随之有着朴素流动,淡定悠远的特质。读他的文字,仿佛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

汪曾祺曾坦然地说: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万事万物之间的和谐,与身边周遭,均有种和谐的味道。这些和谐里,不争、不怒、不喜、不悲,这种非常中国式的田园精神,在汪曾祺先生身上,一览无余。

04

80年代后,汪曾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一是:80年代后的老作家,只有汪曾祺还在写传统中国的文人气,保住了最后一脉香火。我们后来看到的中国文学,其实已经严重西化,中国式的文人气已经逐渐消亡。

二是:汪曾祺在家庭教育中打下了不错的旧学底子,又接受过当时中国最顶级的现代教育。旧文人身上的情趣,和新学者的智识,在他身上形成了完美的融合。

现在,能写出他这样文字的中国作家没几个了。要么传统文化的底子薄,要么新时代的智识不够,无法再出现第二个汪曾祺。

1997年5月16日,汪曾祺因病去世,享年77岁。

据汪曾祺的儿子汪朗回忆,汪曾祺的晚年,过得更加散漫,慢慢烧一道小菜,慢慢品一壶清茶,慢慢画一幅小画,慢慢写一篇文章。他认为生活本身是散散慢慢的,文章也该是散散慢慢的。

2020年,也就是汪曾祺的诞辰一百周年,汪曾祺的纪念馆在高邮正式开馆。开幕式上,汪朗说:

“如今老头人不在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还是投入大量资金,为他建立了这座纪念馆,这让我们感到有些不安。这笔钱,本来是可以办许多实事,惠及更多的父老乡亲的。”

汪朗这份谦逊体面,和他父亲汪曾琪很像。

汪朗先生还说,这些年老头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品性我们子女还可以学习,但他的写作才华却无法继承,也挺不好意思的。

其实,不光是汪曾祺的写作才华无人可继承,他笔下那些精致的饮食男女,张弛有度的生活态度,诗味悠长的文人气,也再难重现。

汪曾祺曾在1982年的一篇文章里面说:现代小说是快餐,是芝麻烧饼或汉堡包。

他似乎很早就预见现今快餐文化时代的到来。

今天的中国,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在消费主义、物质主义下成长,习惯了短平快的节奏、重口味的审美,失去了“慢”和“淡”的能力。

在《慢煮生活》中,汪增祺说: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在他的文字中,那个可爱的老头,仿佛要从纸面上跳将出来,自顾自地在你面前谈天说地。

这个时代,如果多几个像汪曾祺的老头,想必也不会如此无趣!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2-20 14:02:31

我感觉老师还是蛮好的,上次分手都特别难过,后来听了情感调解之后,我也很快走出来了

头像
2023-06-19 17:06:40

被拉黑了,还有希望么?

头像
2023-05-30 05:05:35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3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