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总结(Word版)

情感导师 7380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第一部分人物、物象类题型】

一、小说中的人物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二、概括人物形象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总结(Word版)

人物形象的概括,都有较固定的术语。如正面人物常用以下词语概括: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宽容、大度、聪明、机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深谋远虑、乐于助人、严于律己、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贱不移等。反面人物则换成相应的反义词语。

三、形象与性格(形象特点=性格特点+身份地位)

(1)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

(2)是性格还是形象。

“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

(1)外在特征,包括人物的外貌、衣着、职业、生活习惯。

(2)内在特征,包括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性格特征、命运变迁。

四、答题步骤(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怎么问就怎么答)

1.请概括(分析)××的形象(性格)特点。

分点作答: 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

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总括句(人物身份)。

分点作答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

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五、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1、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文中交代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的句子。

3、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

4、作品中其他人物(或作者)对他的评价(议论)句。

5、有关情节发展、事件变化的语句,把握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主次关系。

6、有关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的语句,环境可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

六、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1、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对话、独白)、动作描写。

2、细节描写,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是刻画、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氛围,渲染时代气氛,深化主题;

3、其他术语:工笔、白描、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工笔)、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对比、衬托、烘托)、对比、衬托、烘托及修辞手法等。

答题格式一般为:手法+ 体现点 + 作用、效果

七、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A、心理概述,就是作者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直接叙述;

B、内心独白,就是人物自己站出来把内心活动和盘托出;

C、梦境和幻觉,通过人物的梦境和幻觉来展示心理;

D、借助环境衬托心理,既有乐景乐情、哀景哀情的正衬,也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的反衬;

E、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

人物及物象的作用

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或衬托作用。

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衬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2、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全文的线索人物,并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3、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

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为揭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涵着厚重的力量,既提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魅力。

4、推动情节的发展。

次要人物的出现能够推动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

5、使内容更加真实

如果即是第一人陈,又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可以增强小说的真实性。

二、物象的作用(物象是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

1、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贯穿全文线索为下文作铺垫;总结上文,前后呼应。

2、对人物的作用:烘托情感、刻画心理;衬托、丰富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

3、对主题的作用:揭示主题;深化出题。

4、对环境的作用:营造氛围;交代社会环境、时代特征。

5、手法:象征、比喻、手法。

三、探究人物形象

确立探究的角度:①情节角度,情节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②人物自身角度,人物的举止应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③主题角度,人物的命运表现了小说的主题;④环境角度,环境造就人物;⑤真实角度,人物塑造符合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判断是否是主要人物(主人公):

(1)是否运用大量的笔墨进行描写和刻画?写别人是不是为了衬托他?

(2)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突出?

(3)是否是线索,所有情节都是围绕他展开的?

(4)是否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

(5)主题是不是通过他来展现的?

【第二部分情节类题型】

一、情节梳理题

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细节,面面俱到。

2、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不同于“概括小说的情节”,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②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需要,如果题干中是“概括回答”,则不需要)。

二、情节的作用:解答情节作用题需考虑“五对关系”

1. 考虑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①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②中间的作用: 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结尾的作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小见大。④标题的作用: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2. 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发展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

3. 考虑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一般来说,情节有点题和突出、深化主题等作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4. 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5.考虑与环境的关系

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三.特殊情节的作用(情开头与结尾情节):

小说常用的开头方式

小说常用的结尾方式

四.情节安排(艺术)技巧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艺术技巧和特色的辨析鉴赏能力

(一)、线索

1、线索的概念——线索是小说中贯穿作品始终的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可以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事件,也可以是作品中所灌注的作者的情感,还可以是具体的时间、空间;线索常见的有单线及双线两种形式,也有多线并行或者复合结构的。通过抓小说标题、抓小说中的中心词来确定小说的线索。

2、线索的分类

(1)、单线型结构 这类作品的情节单纯,线索明晰,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情节。从人物上说,这种结构一般是一个主要人物;从情节安排上也只有一条线索。情节的发展过程是由开始---展开---结局直至尾声,链条式展开,环环相扣。

(2)、双线型结构 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但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3、如何判断小说的线索:一看内容,二看标题。

(1)以人物为线索。如鲁迅作品《孔乙己》以“我”——一个咸亨酒店的“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2015年《马兰花》以人物为线索。

(2)以事物为线索。即所谓的“物线法”。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等等。2016年高考I卷《锄》就是以事物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变色龙》以警官奥楚篾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即以“卖米”这个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空间、时间或人物心理为线索。

4、线索的作用

(1)结构清晰,跌宕曲折,一波三折,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集中紧凑完整;

(2)通过巧妙的线索安排能够揭示文章的主题;

(3)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4)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丰富文章内容。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而暗线则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二)、情节安排的技巧

1、就全文看:一波三折、欲扬先抑、倒叙式

2、就开头结尾看:首尾呼应。作用: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看:

A、倒叙式。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B、悬念式。作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C、写景式。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

4、就结尾看:欧亨利、戛然而止留白式、喜悦式、伤感式

5、就叙述方式看:

(1)叙述人称

(2)叙述视角

(3)叙述顺序

6、其他技巧特点:如误会、巧合、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衬托、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明线双线、巧设悬念、一波三折、铺垫伏笔、出人意料、前后呼应

五、探究情节

探究角度主要有情节安排的合理与否、情节安排的作用、情节安排的艺术等,重点探究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问题。常见的提问形式有:

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有人认为小说的××情节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3、小说结尾(或其它部分)写了××,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解答这类题型时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技巧、读者感受、时代背景等方面来切入,寻找突破点。答题时要力求做到观点鲜明,要点齐全,分条分点,条理清晰,步骤完整。

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

①表明观点,如,“我认为……”或“我赞同……”;②阐述理由,如“理由:A、……;B、……;C、……”;③总结句,如“所以(或因此)……”。当然,如果题目有字数限制或其他要求限制,第三步总结句可以省略。

【第三部分环境类题型】

命题的重点有三个:①环境描写的特点;②环境描写的方法;③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者往往在题目中进行综合考查。

一、 环境描写的概念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时间、地点、气候、景色、场面、景物等。

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二、自然环境的作用

1、自然环境本身的作用——突出季节特征;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和环境特点等,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对人物的作用——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身份、地位、心理;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为刻画下文人物作铺垫;暗示故事的结局。

3、对情节的作用——展开情节;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设置、制造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

4、对主题的作用——表达、寄托、象征、丰富或深化(揭示、暗示)作品主题。

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社会环境的作用

1、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

2、 暗示社会环境;

3、 揭示人物心境,衬托人物性格;

4、 推动情节发展,为……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5、 揭示文章的主题。

▼ 处于不同的位置,小说中环境描写有着不同的作用

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交代或暗示社会环境;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中间:渲染气氛;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结尾:照应开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深化主题。

三、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等等。

2、从写景角度看: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③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等等)。

三、环境描写赏析题

技巧(手法) + 特点(二或四字形容词) + 表达效果 + 作用

【第四部分标题类题型】

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1、表层含义——文中具体的意思

2、深层含义——与主题相关的意思,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或反讽),双层含义。

4、相关手法技巧

二、标题的用意

1、以人物为题: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孔乙己》 《装在套子里的人》

2、以物象为题:线索,贯穿全文;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突出文章主题;《项链》 《药》

3、以事件为题:突出主要哦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4、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主题、人物、情节;线索、悬念;象征、双关;《祝福》

三、标题的作用:

(1)、环境——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交代故事展开的背景,渲染(烘托)环境氛围;

(2)、读者感受——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充满文学色彩;

(3)、线索——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

(4)、人物——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5)、情节——标题是否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情节的转折;

(6)、双关——标题是否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

(7)、主题——是否能够突出小说的主题

【第五部分技巧类型题】

小说的表达技巧具体包括五个部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布局谋篇、语言技巧

一、【表达方式】

(一)、叙述:

1、叙述方式

2、叙述人称

3、叙述角度

(二)、描写:

描写内容:环境、人物、场景描写

1、正面描写:动静描写,虚实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细描(工笔),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渲染、烘托。

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4、场面描写: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5、细节描写:有环境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神态细节、外貌细节等。

基本作用:绘制场景、勾勒环境、营造意境、渲染氛围、烘托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对比衬托、推动情节、刻画人物、深化主题。

场面描写的几种作用:

(1)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2)渲染气氛,烘托事物。有的场面描写刻意渲染气氛,或喜悦、恬静,或悲怆、紧张,让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

(3)明示或者暗点主题。有的场面描写着意突出主题,或明示,或暗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将作者的倾向在具体的 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二、【修辞手法】

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设问、反问、对偶、借代、夸张、排比、反复、对比。

三、【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象征、烘托、衬托、对比、渲染、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白描、工笔、想象、联想、点面结合、寓情于景、动静结合、远近高低结合等。

1、象征: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达与之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想、情感或社会意义。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1)两者的表现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2)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的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3)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2、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主体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分为两类:正衬和反衬。

3、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作用:突出对比物的鲜明特征,增强文章感染力,彰显主题。

对比与衬托的区分:(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3)衬托的表达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的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

4、悬念: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注意。作用:激发阅读兴趣,引发下文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5、照应: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6、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

7、伏笔: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使情节发展合理,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注意:有伏必有应。

8、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突出主题。

9、抑扬:对写作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作用:两相对照,形成反差,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引人入胜。

10、铺垫: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作用:蓄积气势,突出人物或事物,突出文章主旨。

11、渲染: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加强气息,深化主题。常用方法:(1)反复,指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2)烘托,指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3)环境描写。(4)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12、烘托:指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作用: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四、【布局谋篇】

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首句点题、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详略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总领(统摄)全文、领起下文(引出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等。

五、【语言特色】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传神等。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幽默、典雅、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口语化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借代、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一般针对欣赏具体语句的技巧。

4、句式选用:长句、短句;整句、散句;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

温馨提示: 答题模式

技巧 + 体现点 + 表达效果 + 情感主旨作用

#挑战六月不断更#

评论列表

头像
2023-10-06 16:10:49

这个真的给我们很多帮助,特别是对爱情懵懂无知的年纪,可以让我们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头像
2023-09-29 19:09:26

被拉黑了,还有希望么?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