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师岁月:母校,一直藏在心里

情感导师 6221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虎仔》美篇的文章《我的中师岁月》。

题记:五月的一个晚上,华发给我《我的新师岁月》征稿启事,我当时大包大揽先来帮她回忆一下,当时一鼓作气写到校园初见,8月份往美篇上整理上后,打了一天鱼,便一直在晒网。直到将近12月中旬,责任心驱使不能再这样拖延下去了,于是又重新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的闸门,徐徐展开一张中师生历史的画卷,一项很宏大的工程,终于在零零碎碎的人间烟火之余,呕心沥血完工。一是对华的践诺,也是对自己青春的交代。致芳华,比心。

原题:我的中师岁月

作者:虎仔

我的中师岁月:母校,一直藏在心里

来源:《虎仔》美篇(授权转发)

五月的一个晚上,华转发给我《新师岁月》征稿启事,打开链接,看到了那么多老学长的青春,仿佛看到他们燃烧的岁月,也仿佛看到了母校曾经传说中的辉煌。特别有意思的是,有一张合影和我们当年的同样的背景,如出一辙的角度,一样的色彩搭配,C位的校领导和老师仿佛就被定格在那里,让人瞬间有一种强烈的错觉,以为是我们的照片,我们不是一群人,可我们又是一群人。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母校曾为社会输送过多少的优秀学子啊,他们不仅仅在教育界,甚至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成为了中流砥柱,这是母校载入史册最骄傲的资本!一种强烈的感受油然而生:是啊,安放过我们的教室,曾有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身影;我们坐过的座位,有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温度。原来从不曾这么细细琢过,如此一嚼,不免感慨感动。新泰师范,不仅仅是我们的母校,更是大家的校园。有那么多的人热爱它,怀念它。各有深情……

新泰师范,我的母校。因为它的偏僻落后,条件简陋,曾是一度在梦里都想逃离的地方。直至几年前被同学邀约故地重游,临行之前的近乡情怯与热泪盈眶告诉自己,其实母校一直在我心里。

再以后的日子里,又偶然读到了当年田校长的女儿田致远的文章,那时的园园(田致远的乳名)小朋友,是在校园里长大的小女孩,我们上学的时候,她也就五六岁的样子,喊我姐姐,经常缠着我陪她玩。她以自己的视角描写了童年的家园新泰师范,我才发现一度想逃离的母校原来这么可爱,它也曾经是那么多孩子的伊甸园,在致远的文章里,回忆夏日的夜晚,学生都放假了,校园里静谧安好,小孩子们跟着大人一起躺在操场上数星星讲故事,这美好的画面就这么不经意的定格在了我的脑海,原来有爱,就可以这样的妙趣横生。时光如流,当意识到我记忆里的园园小朋友如今也早已为人妻母,恍然感慨青春、校园……早已经是那么那么遥远的事了。

听说母校旧址如今已经被拆迁,从此再也寻不到它往日的一点痕迹,不禁暗自庆幸几年前没有轻易放弃回去看看的机会,并留下了影像,如今更显得弥足珍贵。在那里,寄存过我的青春,培育了我成长,并结缘了我生命里那些重要的人,温暖陪伴我终生。感恩……

(大约6,7年前,被同学邀约故地重游)

(这是我们从教学楼回到宿舍的必经之路,是一条很有感情的过道。特意和女儿在此留念。)

1991年,我初中毕业。家人都知道我不是刻苦学习的料,受不了高中三年寒窗之苦。于是,决定让我报考中专早日跳出农门,记得当时中专最吃香的是电力学校,但考虑到我们家大都是从事教育的,我又是个女孩子,所以最终还是被决定报考师范,我的人生就这么被安排上。只是当初考虑到为了离家近,报考的是莱芜师范,明明眼睁睁地看到已投好档,结果等来的却是新泰师范的录取通知书。

后来明白,好像是因为母校招生不够,我们一批被调配了过去。听说这所学校离家很远,而且是在楼德,地处乡镇,作为农村孩子,本来是想通过出去读书开开眼界的,那种失望可想而知。家里大人只好安慰说,远一点也有远一点的好处,把它当成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再说楼德师范曾经相当辉煌过,当年很有名气的。这才对学校多少有了一点憧憬。

所以有时候就想啊!人这一辈子该属于哪里,该认识哪些人,大都是命运为你安排好的,这就是宿命。于是,当命运之舟转舵向新泰师范起航的时候,那些生命里该遇见的人,那些前世注定要结的缘,正一步步向我走来。更有一些相似的灵魂,跋涉万水千山后才相互识别,相知相拥,从此就是一生。

开学前,我们去新泰市体检。那时候,就已经联系上了和我同一个乡镇的一块被录取到新泰师范的华,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她,我记得华当时扎着小辫,穿着红白相间竖条的雪纺褂子,褶皱面料的军绿色的裤子,以至于多少年来想起她当年,总是这个形象。

到了体检地点,我们邂逅了来自钢城的玲和她们家大娘,依稀记得大娘特别热情,一个劲儿嘱咐说:“以后你们就是姊妹们了,大人不在身边,你们可得互相照应啊……”

就在去年我们去看望大娘的时候,大娘还动情地提及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开学后,可巧的是,我们邂逅的三个女孩竟然分到了同一个班级,有时候就想啊,缘分怎么就这么妙不可言,当年一块去体检时我们并不知道,茫茫人海中看到的那一眼,竟是我们这一生结缘的开始,我们不会想到,我们彼此眼前的两个女孩儿,将会是一辈子的亲密姐妹,甚至缘分深到和她们两个分别居住在同一个小区,做了邻居。……每每想起,十分动容。

校园初见

秋天很快就来了,开学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少年的心总是飞向远方,我满怀兴奋跟着父亲坐上了启程的车,前来送行的娘,没叮嘱两句就已经哽咽,看到娘抹眼泪,当时年仅15岁,少年不懂别离的惆怅,更不懂儿行千里母担忧,但看到娘掉泪,自己也瞬间被感染红了眼圈。那是我打小第一次离开家门,也是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感觉坐了好长好长好长时间的车啊!

于是路上一个劲儿地问父亲,怎么还没到呢?怎么还没到?(我一直觉得母校的距离太遥远了,即使三年的奔波,也没因为熟门熟路而从感觉上缩短一点。距离感,也是毕业后基本没有回去看看的想法的一个原因吧。)

终于到了站,车在一条大街上停下,远没有家里大人安慰的繁华,看起来比较空旷。记得当时有八九级的学长来接站,让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平添了一些温暖。接站的志愿者中,有一位学长老家是寨里的,一听我们是老乡,他更加热情。学长穿着大红色的T恤,那个年代男孩着这么强烈的色彩是比较潮的,学长还留着一点点小胡子,其实想来那个年龄,也就是嘴上刚长了点茸毛而已,但这让我觉得他不像个好人,所以,父亲和学长说话时,我很排斥,一声也不吭躲得远远的。后来才知道这位学长是学生会副主席,非常优秀。正因为我当初荒唐的心理,所以一直对那一面印象特别深刻。

下车后要走一段不短的路,路上还经过一座小石桥,终于来到了校门口,一看大门就充满了年代感,校园里的大树与陈旧的建筑,沉淀出一种沉静的气质,使得它与周围的环境与众不同。

新泰师范,就像楼德镇上没落的贵族,它经年弥散出的文化气息,让它清高地站在那里,遗世独立。

现在想想,学校的图书楼,水塔,及前面的办公楼,乃至一些平房建筑是有些意韵的,特别有些还古色古香,沉稳大气厚重。最大的败笔当属教学楼了,我猜那应该是80年代新建的,这也难怪,那是社会审美的一次集体倒退,也算是一种时代特色。

我们的女生宿舍在一个四合院里,报上到以后,去放行李。一进门心就凉凉了,地面是土坑的,非常利于老鼠打洞,极具原生态。非常老旧的双层床,很古老的木头做的,不知道有多少代师姐在这里住过。地处农村,更不会知道暖气是什么。整个环保指数那绝对是五星级。那个时候,我们自己家的地板已经用拖把打扫的瓷砖代替了洒水打扫的红砖,屋顶吊顶,墙上还有当时流行的大镜子,拐角电视柜,双人沙发……完全是城里人家客厅的标配。再看看这落脚的宿舍,条件的落差让人只想哭。

父亲无奈苦笑着安慰:“咱是来上学的,又不是来享受的”。这话说得没毛病,再加上同学中不乏有娜娜一样城里长大的女孩,咱本来就土坷垃上生长的村妞,又有什么好矫情的,铺下身子安顿好,简陋的宿舍,因为有了这些青春鲜活的生命而变得生动和温馨起来。只是,上厕所的茅坑与夏天停落在宿舍绳子上的苍蝇,让人几次在梦里都不堪回首。

现在明白了,我们那批学生不过坐上的是师范的末班车,学校早在那几年已经被筹划着搬迁到新泰市里,自然不会在硬件方面有什么投入的。

记得父亲送下我回家去以后,仿佛自己一下子被遗弃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人生的那种孤独无助的苍凉感,第一次将自己紧紧包裹,那个时候正在热播电视剧《浮沉》,傍晚的时候,不知从哪飘来的徐小凤的充满故事感的声音:晚风何故吹得树叶动,扰得人的愁更浓……熟悉的主题曲,仿佛是从家里的电视里传出。心一下就沉了下去,瞬间就坠入思乡的愁绪里,直到现在若听到这个音乐,还是会跌进当年的氛围,重温那种怅惘。

那时正是秋收季节,由于地处农村,晚上在教室里自习,附近的马达声就会更清晰地传来,我想除了我没有同学会留意,只有自己好像听到开拖拉机的父亲干活收工回家,仿佛看到父母有说有笑,一个在院子里把剥好的玉米装满筐,一个站在平屋顶上,用绳子拔着筐往上运………

少年初来远方,那思乡的惆怅啊,总是不经意袭来……

我的老师和同学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学校虽条件简陋,但“谈笑有雅儒,往来无白丁”。一个地方最具灵魂,最活跃最灵动的元素永远是人。

新师的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讲普通话的。可别小看语言谈吐的功效,比服装饰品提升气质多了,它妆扮的是人的内在。所以直到现在想起师范的老师们,用最直白的话来说,就是一点也不土。那种由内而外的文化气质很是与众不同。

从学校的领导班子到普通教师,都散发着绵绵的书卷气,……印象中我们的朱校长,高高瘦瘦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总穿着中山装,是那种特别特别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总觉得像电视上七八十年代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教授,文气的很,温和而讷于言,很受人尊敬。

和我们学生接触多的田校长是一位大才子,白净敦厚,温润谦和,侃侃而谈,出口成章,是我们学生的偶像,听他讲话是一种享受,田校长的声音有一种金属质感,而且从现在专业的角度来分析,气出丹田,共鸣极好,再加上不急不躁的语气,和学富五车的内容,特别入耳入心。

教导处的夏主任,人长的帅,说话总是轻言轻语,温文尔雅的很。总是一身西装打扮的郭主任,印象中高大腼腆,是我们莱芜老乡,但在口音上,却寻不到一丝乡音的痕迹,这并不影响,他的籍贯给如我一样的莱芜学生带来的亲切感,当然这种感觉,他并不知道。现在想想,我们学校的领导层,普遍没有一点官威,反而越发让人尊敬。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的老师们,更是个性迥然,各趣其趣。我们的班主任传恩老师是位男老师,一头自来卷发,皮肤白皙透着红晕,想来那时他也不过30多岁,比我们现在年轻多了,但行事做派却极为老成持重,经常在班会或者班干部会上谆谆教导我们怎么做人做事,一个班的班主任就好比整班学生的家长,更何况在那样一群背井离乡的十五六岁的孩子面前。

如今李老师就在我们的班级群里,也能从每年新泰同学聚会的照片中看到老师,不知是善于保养,还是因为底子好,我们都老了,有个别男同学甚至看起来比班主任要沧桑的多,老师却一直冻龄,让人羡慕不已。

我们的语文老师先后换了两个,印象中登顶老师教我们的时间不长,记得那个时候他应该很年轻。因为他高高胖胖的,架着副眼镜,讲话又憨又慢,这种气质总让我联想起我们的国宝,后来不知道是去深造了,还是调走了,接手我们的是振乾老师,我记得振乾老师家的师母挺喜欢我,所以总感觉和振乾老师一家特别亲,振乾老师的音质特别好,为了提高我们的普通话水平,他经常自己播读新闻,用录音机放给我们听,那时候我就发现,中央新闻比地方新闻播出来会给整个声音加很多分,我想振乾老师也一定会有一个做播音员或者主持人的梦吧;我们的数学毛可河老师是隔壁班的班主任,是个不屑修边幅,性格不羁的人,所以他讲数学课总有一种豪气干云的激荡,亦或在激荡的时候,不知道谁运气不济,就会被拎起来莫名其妙地训一顿,想想也是很好玩。也曾在薛磊同学的朋友圈里看到过毛老师的照片,看上去也还是我们上学时的样子,难不成是老师们心系学生,在变老的路上还要停下来等着我们?

我们的语基李宁老师是我们郭主任的夫人,印象中李老师不苟言笑,一身的清高,老师普通话发音特别标准,有足够骄傲的资本,她扎着高高的马尾,每次上课,老师在黑板前走来走去,甚至在板书的时候,由于写字特别带劲,马尾辫就跟着晃啊晃啊!我就一直盯着看啊看啊!以至于老师当年教的什么我都忘了,但是老师的马尾辫却一直不能忘掉。

我们的植物课秀兰老师是我们田校长的夫人,高高瘦瘦的特别爱笑,也扎着马尾,不过是低的那种,上面还系个手绢,老师讲课语速很快,再加上我对植物生物等基本一窍不通,经常是没有听清楚讲的什么,知识点就过去了,所以课上我基本也是把专注力都放在老师的语调上发呆,想来中专时候我可真是个十足的学渣,但是秀兰老师很喜欢我,所以她的女儿园园喊我姐姐,喜欢找我玩儿。

我们的物理王瑞慈老师是我们朱校长的夫人,人如其名,直到现在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她那样端淑气质的人,王老师身材中等,苗条匀称,齐耳短发,总穿着素净的衣服,却丝毫掩盖不住她的美丽端庄,王老师皮肤也是非常白皙,双颊粉粉的,讲课语速也特别快,我经常搞不明白,到底是物理太难还是她的美丽干扰了我,所以物理课上我基本也是经常盯着老师的脸移动发呆,这样的学习经历真是令人不堪回首,天知道当年我是怎么通过毕业考试的。

我们的化学老师是徐继泰老师,印象中他经常着一件咖色的休闲西服,大背头梳的溜光,是一位极板正的人,讲话也慢吞吞的,初中的时候我的无机化学超级棒,所以我对化学课充满了好感,但是上了师范学有机化学后,我才发现我错了,所以这又是一门让我发呆的课,好在继泰老师对我非常的和善,基本上所有的老师都对我很和善,感恩老师们的不弃。

我们的政治课郑荣俭老师很年轻,也是不太修边幅的样子,总穿着一件肥肥大大的西服褂,脸倒是白白净净的,总说一些让我们听不懂的话,还带着一脸诡异的笑,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走在学校的一月牙门前,迎面遇见郑荣俭老师,他突然叫住我,说我掉了东西了,我赶忙回去找,找了两趟也没发现有什么东西在路上,老师也不告诉我,只是在那狡黠的笑,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因为那个时候我特别一根筋,特别实诚, 所以我对到底丢了什么东西纳闷了许久,以至于把老师的捉弄一直记到现在,我就特别好奇像郑老师这样的人,如今是否也已经被生活收拾的服服帖帖,眼底可只剩下了人间烟火?……

作为学校学生会的文艺部部长,我打交道最多的自然是音乐老师,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所以留不住专业的老师,只能借调,记得陈淑萍老师刚来我们学校的时候,人人都被她袅娜的身姿所倾倒,陈老师梳了一条很长的麻花辫,高挑又丰腴,身材属于很西方的那种,走路慢悠悠的,完美的腰线跟着摆动,很是迷人。从身旁走过,就会飘过一阵香味。那时候人小,还不懂得审美,忘了听谁说,那是女人最美的样子。所以我就学着慢慢地品味……这样的美人说话自然语调也轻缓优美,女神范儿十足。

记得有一次,陈老师摸着我的头说跟别人说:“hy这小姑娘很单纯……”那时候只是大概知道单纯这个词的汉语意思,直到成年才真正懂得了鉴定。所以当时有点羞涩,心里默默想,原来自己这种又憨又傻的样子叫单纯啊!淑萍老师的爱人和孩子当时好像在泰安,所以她经常回去团聚,便给我钥匙去给她看宿舍,那时候就直接用老师的铺盖,现在想想老师怎么也不嫌弃呢,因为两地分居,淑萍老师很快就调走了,直至两三年前,也是在薛磊同学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他和淑萍老师在泰安一次教研活动中的合影,我当时非常激动,岁月从不败美人,记得当时淑萍老师披着披肩,优雅亦如从前。我很想念她,只是不知道老师是否还记得她漫长教学生涯里的我这枚匆匆如过客的学生?

后来,学校又借调了张琳老师来教我们音乐,张琳老师其实才是一位20来岁的小姑娘,走路蹦蹦跳跳的,特别像个小精灵。张琳老师的父母是新泰二中的老师,家就在当地,她从小学习手风琴,拉得特别棒,经常给我们表演。有一次她让我骑自行车带着她去楼德镇上买东西,在大街上,她在后座上突然揽住我的腰,把脸往前一凑,一脸坏笑地说了句:“亲吧?”一开始我都没听清,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竟然臊红了脸,那时候也是太傻了,一点玩笑也不会开,一点情趣也没有,正因为当时的冲击波太大,所以这一幕我到现在也没有忘掉,这位小姐姐一样的老师怎么会知道,她的一个玩笑竟然会让她的学生害羞一辈子,还有一次,张琳老师的父母不在家,晚上她一个人住害怕,就让我和九二级的一位女生去陪她,晚上跟我们拉呱拉一宿,是啊,那时候的时光多么单纯和美好!

往事如昔,想起我的老师们,我都没想到自己会对每个人的音容笑貌这么记忆犹新,人生就像通往远方的一辆列车,很多人陪了你短短的一站,从此就消失在了茫茫人海里,有些人却能在你的心里记一辈子。

当年考中师的同学,都是一些很优秀的学生,从双商上来说,基本都是985的料 ,所以刚入校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很骄傲的。这种看不见的骄傲一直在骨子里持续,我们班的女生,年龄普遍小,普遍清高又努力,延续着初中时候的自律上进,别的班里以后就陆续有许多恋爱绯闻传出,我们班就基本上没有,顶多是被人惦记罢了,这一点我对我们班一直引以为傲。自律努力优秀就会成为一种惯性,所以我的同学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非常的出色,很多做了校长,志不在此的就潜心研究教学成为专业能手,剩下的几位,明哥当了人民警察,萍在法院工作,华子考了公务员,我算是最不求上进的一个,但是做人阳光磊落,也不算给母校丢脸。所以,因为这些,每当想到我的老师和同学们,心中就充满了骄傲,因为这些,作为新师人,我很荣幸并且很光荣。

我的校园生活

(登上泰山之巅)

因为我们是普通师范,所以像我这样稍有点文艺特长的就崭露了头角,自然而然被推选为班里的文娱委员,然后又稀里糊涂地进了学生会,做了文艺部部长。因为有点小特长,所以在学校的普通话比赛,演讲等比赛中所向披靡,屡屡斩获第一名,算是风头无两。

那时候,被当地小学邀请去指导合唱比赛,代表学校参加镇上的联欢会,与学生会主席时诚学长一起跟着团委的李因常老师去新泰市参加团代会,代表学校去泰安市参加中学生歌手比赛……得到了很多锻炼,歌手比赛当时是淑萍老师指导的,参赛曲目是《白毛女》选段与歌曲《小背篓》,当然,实力没法与泰安师范音乐班科班出身的的同学相比,好像还获了个二等奖。以后这两首歌,成了我哄孩子的随身曲目。旋律哼起,就仿佛穿越回当年的时光……如今回想在学校时的风生水起,突然感慨,好像我这辈子的事业运在学校时全用光了。

做学生会干部,最大的好处是在轮流值勤的时候不用跑操,我记得冬天的时候天还不亮,我跟着女生部长刘娜学长等学生会干部站在操场中央,装模作样地检查每个班的纪律,为躲过这一天的晨跑而沾沾自喜。那时候,班里的文娱委员主要的作用就是教同学们歌曲,在每天第一节上课前起头唱歌,后来,慢慢的大家开始懈怠,无精打采,唱歌开始像蚊子一样哼哼,班长助力管理也无济于事。发现队伍不好带了,我开始想办法。第一个是众筹智慧群策群力,让班里同学轮流做文娱委员,教授新的曲目,希望以新歌燃起大家的激情。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至今娜娜教给我们的那首《亲爱的朋友》,我都耳熟能详,非常喜欢。

往事悠悠的在耳边唱起那首歌

那首曾经是你最爱的歌

你总是轻轻唱,我跟着慢慢和

在我们年轻的时刻

Do you remember me

我最想念的朋友

你是否偶尔也会想起我

Do you remember me

我最亲爱的朋友

何时再与我同唱那首歌

………

班里的资源开发尽了,便开始寻求“国际合作”。我作为文艺部部长给全校的文娱委员开会,开展文艺委员串班交流活动,一时的新鲜感是多少能拯救一点活力的,还促进了文化交流,那时候也偷偷地想:“哼,我们班的同学不稀罕他们的文艺委员了,别的班可有的是我的粉丝!”……现在想起这些做法,还是有些小得意的。

除了学习文化课知识,我们的学校生活还是挺丰富的。我们曾经有过劳技课,记得好像一起去食堂包过饺子,仅有的一次,特别兴奋。所以学校若能多开展一些这方面的合作教育课,给学生留下的将是一生美好的回忆。每周五下午是大扫除,学校大喇叭里里放着流行的音乐,学生们干得热火朝天,大扫除结束后,劳动部长会带领劳动委员们去各班打分,如遇打分不公道,有关班级必然会耿耿于怀的,班长带领班干部去说理计较的场面,现在想想让人真是忍俊不禁,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啊!之所以对每周的大扫除印象深刻,除了因为活力四射的劳动大场面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外,还有一点让人兴奋的是,大扫除后伙食会得到改善,食堂会有大包子或者那种长条的葱油卷,都很好吃。

我们女生大多都是自己打饭各吃各的,男生则喜欢三五成群的搭伙,于是,路上你就总会遇见两个男生用一根木棍抬一筐大包子或葱油卷走过,成为我记忆里的一道风景线。

说到吃,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了,天天吃食堂的饭菜难免乏味,所以,附近村民到我们四合院里卖的那种油炸饼子就特别受我们欢迎,金黄色,圆圆的薄薄的,有肉馅儿的,有糖馅儿的,话说以后,还真的再也没见过这种饭食。那时我只买糖馅的,肉馅儿的因为有肥肉吃不了,但看别的同学吃,就替她们觉得那个香啊!隔壁班的hh和我们一个宿舍,我记得她就喜欢吃肥肉,我们打回来的菜里有肥肉就会挑给她吃,她总是不理解地说:“多香啊,你们还不吃!”

每次寒假开学后,我们会从家里带来一些炸刀鱼,或者是炒咸菜,用馒头就着那才叫一个香!

有一次华子有了一个新发现,她说:“用馒头蘸酱油很好吃,你们试一试。”

果然,我尝了以后就像发现了新大陆,还真的去买了成包的酱油,回来蘸着吃,那时候的酱油也没有味极鲜,味道却是那么醇厚香浓!虽然从小没有受过难为,我却一直很过日子,我想可能是作为农民后代,骨子里流淌着农民艰苦朴素的基因吧,那时候才是十五六岁的孩子,正是喜欢零食的年纪。所以,偶尔去学校的小卖部买一包蜜食,就能满足好一阵子。小卖部是学校的一位老师家开的,听说也是我们的莱芜老乡,到现在我还能清晰的记得那位老师的样子。除了蜜食,小卖部里最吸引我的就是一小瓶一小瓶的汽水,印象中还有那种咕嘟咕嘟待罐装的,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这仿佛是一种神仙水,或者是琼浆玉液,我去那的时候盯着汽水内心做过多次挣扎,终究没舍得。

中专三年我应该也就买过三四次蜜食吧,可就没有买一瓶汽水,所以那汽水让我惦记到现在。那是一个多么过日子的好孩子啊!好想抱抱那时候的自己!所以记得那个时候父亲几次笑着跟人说:“俺闺女是真给俺省钱啊!中专三年学费加生活费花了不到1000块钱!”我听了就很有成就感,岂止是花了不到1000块钱,说不定几百块钱都不到,而且不仅仅是花的少,还能有孝敬给家里。因为国家对师范生有优惠政策,从考上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是公家的人了,我们每个月的饭票和菜票都是国家发放的,自己一分钱也不用掏,所以除了买点生活用品,根本用不着家里的钱。我每个月都会剩下很多的饭票,到放假的时候,用攒下的饭票到食堂兑换很多的方便面带回家,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方便面是垃圾食品,反而还算是稀罕物,娘说下地回来累的不想动弹的时候,泡上一包方便面是真省事儿,我听了又是满满的成就感,特别高兴。

这女孩子啊!对娘家永远是一颗赤子之心,好吧,作为子女,我确定是来报恩的。

相比高中生,我们中专生的生活应该算是五彩斑斓的。特别是偏文的中师生,更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群体。那时候的课间,一些男生都会拿出笛子或口琴在走廊里练习,我记得隔壁班的米成关同学口琴吹的相当好,特别是吹奏的《上海滩》,用上和弦,好听的让人起鸡皮疙瘩,就是因为这首曲子,让我深深地记住了他的名字。

在非课堂期间,好像走在校园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听到那种生涩的断断续续的笛子或口琴声,成为中师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虽然,这种断断续续的乐器声并不悠扬,但却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好的感受,那是一种青春的声音,那是一种热爱的声音。就像在我现在的小区里,有时站在院子里,会听到附近楼上不知哪个房间传出来自娱自乐的笛声,笛声与钢琴声的区别在于,一是总觉得其更具有穿透力,再一个更是因为它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

有一次,不喜音律的孩子她爸听到后,竟然会感慨说:“这是谁吹的,还怪好来!”其实那笛子吹的音准比较差,更谈不上婉转动听。但我明白打动孩爸的是那种意境美。人是要有点情调的,我们生活需要这种美。所以,每当听到邻里的笛声传出,有闲时自己会感受沉浸其中,仿佛听到青春……

在学校里,吹奏笛子口琴不过是一种业余爱好,因为师范生号称要围着锅台走一圈,意思是说将来走上教育岗位什么课都能驾驭,所以不管有没有特长,学会弹琴是必修课,那时候我们主要是学习脚踏风琴,有专门的琴室,琴声搅拌在一起成一锅粥,还能够做到互不干扰,想想也是本事。平时的基本功主要是练习各种指法,左手呢,主要练习各种伴奏,那时候大家练的基本是8度伴奏,和弦是属于高级的了,用好了是真好听。我记不清是哪位老师了,好像是美术徐夕照老师?用脚踏风琴和弦弹奏《打虎上山》,过门一响起,真的是震撼!氛围感满满,仿佛你也披上斗篷,在林海雪原中激流穿越,风声,雪中 ,气冲霄汉!我有时候就琢磨,就这首曲子,其他乐器的音色拿出来单练的话,还真逊色于风琴。

你看,连物件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地方,何况人呢?

还记得有一位学长叫刘波,人很温文尔雅,手指修长,在音乐办公室里自弹自唱《我不知道风》,自带忧郁风,很帅很酷的样子,现在我还能想起那个画面,记得学长的样子。我曾经想用这首歌做背景音乐,可惜从网上搜了一下,有很多版本却没有一首是当年的旋律,都既不好听,也没有当年的那种苍凉的韵味。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此刻乃至今晚,这首《我不知道风》在脑海里单曲循环……

在学校的音乐办公室里有唯一的一架钢琴,除了老师只有我一人有钥匙,于是自己有时就会开点小灶,单独去那里练琴。并且自己识着简谱,在钢琴上自学了欢快的《小天鹅舞曲》,当然,指法没有任何讲究,纯属乱弹琴。记得去给女儿买钢琴的时候,在人家店里,我随手试了两句这首曲子,竟然成功把店员忽悠了,被其盲目崇拜了一阵。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当年自己练琴的那间音乐办公室,曾几次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除了必修课脚踏风琴,我还加入过学校的军乐队学习打鼓,在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到现在老师教我们的鼓点还能张口就来:“咚,打叭,咚,打叭,打叭打叭咚,打叭”……除此之外,我还有幸跟着张琳老师学过两三次手风琴,觉得手风琴太难了,真的需要童子功,抱不过来,既要控制好风箱,所有的键还要靠摸,当时特别喜欢那首《四季歌》,能拉上前奏加两句旋律已经是沾沾自喜。好像是在操场最东边有一排很小的房子吧?我模糊的记得下午大活动课期间,在那里不停的练习指法,房子记不清了,指法却能顺着惯性顺手就来,以至于静坐时无聊中,就会习惯的在桌子上或椅子上弹着玩儿,“1234543213243524154535254131214131241531231……”(在文本中没法用简谱标准记录,只能用数字代替,学过简谱的人应该能懂得,这就是当年反复练习的指法,手指一开始,就像已经设置好了的程序,就收不住闸了,必须走完才行),所以当年竟也勤奋过。

因为喜欢,所以努力。因为喜欢又努力,所以灵感偶尔会来造访,记得有一次音乐课,老师教我们一首新歌,刚把简谱抄到黑板上,我情不自禁随着简谱把旋律唱了出来,当时老师很惊喜,让我站起来继续唱下去,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掌握这种本领,根据简谱识别旋律,所以对当时老师的表扬也很难忘。即使是现在,比较繁杂的曲子如果能看着简谱,基本上也能不那么标准的唱出旋律,简单明快的歌曲更是不在话下了,我为自己骄傲。

我们那个时候,唱陈百强的一生何求,唱郑智化的水手,唱那英的山不转水转,唱杨钰莹的风含情水含笑, ……我姨妈给了我一个红色的精巧的录音机,那是我最稀罕的宝贝,我有两盘磁带,上面有林志颖的17岁的雨季,周华健的让我欢喜让我忧,郭富城的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等歌曲,经常在我床头循环播放。那时我特别喜欢模仿郑智化在《三十三块》里的吊儿郎当,“我的口袋有33块,有钱的男人,实在可爱”。或者是模仿郭富城那种特别的唱腔:“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还是该勇敢留下来…”

可惜,在放假的时候,我把录音机放到红皮箱里锁起来,仍然被村里的贼人潜入四合院给偷走了,开学归来,那个心痛啊,那个后悔啊!一直到现在想起来,都隐隐作痛。曾经那么心爱的东西,一生的意难平。

在学校里,师生共度的最有节日氛围的日子当属元旦了,每年这一天到来的时候,老师用班费买来彩纸,糖果,瓜子等,心灵手巧的女生们负责用彩纸剪拉花,个子高的男生负责用彩纸糊灯棍,书法绘画造诣高的同学负责装饰黑板,回想这些画面的时候,脑海里是自带《喜洋洋》背景音乐的,终于到了晚上,大家把书桌统统拉到边上,围出一个小舞台,同学们嗑着瓜子吃着糖果,欣赏着大家即兴表演的小节目。并且玩击鼓传花,或者是几个人抢一把椅子那种小游戏,好不热闹,窗外寒气逼人,屋内却朝气蓬勃,青春怒放,热烈袭人。自己家热闹够了,班主任老师就带着我去别的班串门,其实那时我一点也不想去,我只想在自己班里凑热闹,而不是去别的班里表演节目,我记得去给人家演唱《十八相送》,梁山伯唱词用的是黄梅戏,祝英台用的是更温婉的越剧唱曲,这个版本特别好听,当年在家和小姨一起学习的时候,娘俩反复都听入了迷的。可惜在网上搜索这个版本也是丢失了。当时拿手的另一个曲目就是《编辑部的故事》片尾曲《投入的爱一次》,那时候唱歌就是一味的模仿原唱,比如毛阿敏的吐字发音等等。小时候唱歌入心的都是旋律,成年了走心的却是歌词。记得刚有微信的那几年,有一次发现这首歌的歌词很美,便复制粘贴发过朋友圈,记得引起很多朋友共鸣点赞。

投入地笑一次,忘了自己;

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

伸出你的手,别再顾虑;;

敞开你的心,别再犹豫。

投入蓝天,你就是白云;

投入白云,你就是细雨。

在共同的目光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那时,因为有家人在教育部门工作,暑假里在进修学校组织幼儿教师培训,就带着我做旁听生,于是偷学了汇报演出中的两个舞蹈《泥娃娃》和《就恋这把土》,当时,《就恋这把土》的舞美设计是惊艳了观众的,我到现在还记得领舞的那个美女。于是我现学现卖,回去给我们班女生排练《泥娃娃》,给男生排练《就恋这把土》,特别是《土》这个舞蹈,想想我们当年简直就是东施效颦,超级杀马特,尽管如此,还成了几位参演的男生难忘的回忆,黑黑壮壮的葫人童鞋前段时间曾留言说,深感荣幸当年排练竟没被淘汰,难忘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其实,正是因为他的那种气质,才与粗犷的西北风相得益彰,反而是当年文弱的半夏因为动作缺乏力度被裁,他却从此对这首曲子情有所钟。当半夏多年以后邂逅到《土》,便第一时间分享给我们,我才对这一段青春记忆逐渐清晰起来……

除了文艺,我还热爱除了跑步以外的很多体育活动。比如,我曾经是班里女子排球队的一员,排球真的很好玩,我接球水平一般,但是发球比较有个性,属于短平快的那种,作为特色型选手,综合实力也不能算最差的啊,可是却被老师列为候补队员,对此当时我是想不通的,现在想来,一定是身高的缘故,唉,这让人心服口服的歧视!可是,正是我这个候补队员,在正式比赛的时候力挽狂澜,扭转了局势,救我队于水火之中。

记得那次决赛,我班落后对方很多分,眼看要输了,班主任决定让我这个候补上场赌一把,说来做候补队员是很痛苦的,总是眼巴巴地看着人家玩没自己的戏,好不容易机会来了,自然像打了鸡血一样,我记得一上场就是发球,就在准备发出的那一刹那,我一声“呀哈”先声夺人,对方小伙伴全都惊呆了,呆若木鸡,没有一个反应过来接球的,(写到这里,我自己已经笑出了眼泪),就这样,在所有人反应过来后的哄堂大笑里,我追回了一分。然后第二个球又以短平快的杀伤力,得意地从对方小伙伴的手臂上飞了出去,就是这么帅,又赢回了一分,第三个球,我方小伙伴的士气就上来了,从此一发不可收,顺利夺冠。

我记得那天下午特别神气,老师乐同学们乐,都夸我是有功之臣,记得在路上遇见班长刚哥他们抬着一筐大包子迎面走来,刚哥冲着我喊:“你可立了大功了,回去要多吃俩包子啊”,并没有人请我,我只是自己吃自己的大包子,这话还让我乐得屁颠屁颠的。我一直视这场球赛为我的光荣史,两年前体育委员亮哥来莱芜时,席间大家回忆校园生活,自然少不了这段插曲为大家下酒,我从座位上站起来眉飞色舞,兴高采烈地模仿当年,同学聚会那种不需要端着的放松,简直不要太欢乐!

但是有一项体育活动打脸了我的无知无畏,让我长了教训,直到现在。记得学校准备开运动会了,体育课上,老师让我们选择喜欢的项目练着玩,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跨栏,因为当时设的跨栏特别低,我跨了几步,觉得这个项目就跟趣味运动一样,这么好玩!于是,从来没做过运动员的我,不知深浅地报了名。

只是到了运动会上,远远地望着高高的栏杆,我傻眼了,怎么办啊?反正已经报名了,就想着那就试一下吧,跨不过去就拉倒呗!于是,奋不顾身地跑过去,栏杆立马撞到膝盖上当即骨折,整个人就站不起来了,记得那个时候,老师让几位班干部用自行车驮着,去镇上找一位民间大夫贴黑漆漆的膏药。教室是没法去了,天天躺在宿舍里,同学帮忙打饭打水,上厕所也需要人搀扶,不知过了多久,自己能硌着一只脚扶着墙在我们宿舍的四合院里,做短距离的活动了,高年级的师姐看见了立马跑过来,疼惜地执意背我。“出门靠朋友”这句话在当时是深刻的领会了它的内涵的。

那段时间,我受了大家太多的帮助,感动弥漫在心间……在那种情况下,我不知哪来的懂事,竟然对此事向家里只字未提。相比从前,现在反而是越活越矫情了。直到基本康复的时候,我才在家书里向家人提起,没想到到了周末,姨和姨父找朋友开了桑塔纳轿车来接我,那时候觉得相当有面子的,只是那时最困难的时候已过去了,我怎么可能跟着回去?有家人的疼爱已经是倍感幸福。如今天气不好的时候,受伤的膝盖还是会隐隐地作痛,提醒着这段陈年糗事。

记得腿伤康复好了不久,班主任组织全班一起去爬泰山。那应该也是我第一次爬泰山。为了看日出,我们是下午出发,晚上登山。这种集体活动是很让少年们雀跃的,我到现在都记得当时夜色阑珊的泰山脚下各种小吃的香味(吃是永远的真爱啊),还记得在朦胧月色里寻找同学的兴奋。班主任老师一次次的点名,生怕丢下了谁,也是操碎了心。刚开始登山的时候,在银色的月光里,吹着山风,闻着山花的香味儿,大家叽叽喳喳,觉得一起爬山好浪漫啊!

可是爬着爬着就蔫蔫了,特别是到18盘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到了极限了,再加上腿伤刚刚康复,开始觉得膝盖那里僵硬机械,无法给力,所以远远地落在队伍后面。还记得当时的自己,是用双手按着两个膝盖,咬着嘴唇一步一个台阶的艰难的挑战,哪有心情关注周围的风景和人,你的眼里和心里只有这一级一级的台阶,需要你用尽全身的力气去征服。后来班长和另一个同学奉命回来寻我,助着我以臂之力。当我在他们的帮助下,艰难地和大家站到山巅,我记得班主任专门表扬了我,老师笑着说真的没有想到我能坚持下来,正是从老师的表扬里,我才确定自己很棒!用现在的话说值得给自己加鸡腿!那种集体的力量与温暖,也记在了我的心里。

日出的时候,所有人都争抢着去一饱眼福。我过去凑了凑热闹,对于他们所说的太阳一跳一跳的从海里出来,根本就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假装地跟着兴奋。那时,最想做的事儿就是随便找个地儿倒头就睡,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成就感来自于征服这无数的台阶,至于浪漫,我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了。

后来,我们全班还去过曲阜,现在想来,这些不就是现在流行的研学活动吗?几十年前,我们就没有落下过这一课。现在想想既骄傲,又感恩,感恩老师对我们的负责,给我们的青春留下这些美好的记忆。

那时候在学校,周末老师们怕我们无聊,晚上组织我们看电视。有一次统一组织我们看《红楼梦》,正好看的是《史湘云醉眠芍药裀》那一集,三班的徐加英同学兴奋地说:“我怎么觉得史湘云的性格和你这么想像呢!”其实我当时也偷偷的觉得,史湘云的率真确实有点对我的性情,所以对这句话印象非常深刻,但是我在心里也偷偷的想:除了这外在的一面,其实内心深处的多愁善感更加堪比颦儿。只是随着岁月渐深 ,曾经湘云的那种简单快乐越来越远,人生百味尝尽后的深沉愈来愈浓。

着墨这么多来描绘我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却忘了回味作为校园生活第一课的军训,随想随写,就放在这个版块最后补上这一课吧。听说要军训,从小就有军人崇拜的我激动不已,当校园里来了很多教官,我们就在那期盼着能分给我们班一个最帅的,可生活总喜欢捉弄人,有时候你越盼什么就越不会来什么。结果给我们班分来的是一位个子最矮的长的非常南方的跟帅绝缘的一位教官,瞬间心里别提多失望了。我们教官名字叫王兵,应该是所有教官中年龄最小的,几天接触下来后,才发现我们教官是所有教官中最有才艺也挺有趣的,才慢慢地解除了对他的嫌弃。我依稀记得他好像是霹雳舞跳的挺好,在我们队列训练休息时给我们表演过。整个军训最热烈的最燃的是晚上拉歌,所有班级都聚集在操场上,我们一起大声喊唱:“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一班唱的好不好?”

“好!”

“再来一个要不要?”

“要!”

人声鼎沸,震耳欲聋!人生少有这种爆发的激情,人生又需要这种爆发的激情!这种充满荷尔蒙味道的激情是部队文化的特色,这是战士冲锋时的训练有素的巅峰状态!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极具军队魅力!而这种巅峰的激情迁移到生命中,我们何尝不也是变成一位战士向某个人生高地冲锋,去实现自己人生巅峰的价值!

难忘的军训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心里怅然若失。记得当时我和徐晶都哭的鼻子红红的,从我们全班和教官的合影留念上都能看得出当年刚流过泪的痕迹。

当女儿跟我说他们军训结束跟教官告别的时候,有许多女生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我听了就又心疼又想笑,我跟她说:“你妈妈就是这样的女生啊!”

感性的人在哪个时代在哪个角落里都有这样的存在,惺惺相惜,还好,在遗传与变异中,我的女儿保持了刚刚好的感性与理性!……在前些天铺天盖地的新闻中看到孙海洋带着孙卓回老家湖北省监利县,突然想起我们的教官就是那里人,于是想起了这段军训生活。

如今回望三年的校园生活,竟是这般的有滋有味,在一个卷的适度,不必焦虑的时代,造就了一段温润又浪漫的悠悠时光,这个时光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幸运又富有的。

情不知所起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在那个情窦初开的年纪,许多男生随着荷尔蒙的发育,已经蠢蠢欲动,所以多少的会传出一些校园八卦来作为我们学习生活的调味品。

我们班女生普遍年龄小,满脑子都是学习。但这并不影响被别人青睐,我们班有女神一样的存在,当然一定不是我,我属于女神经系列,和我们男生都成功做成了兄弟。我真心为省去了很多麻烦而得意,但偶尔也有失落的时候)。

比如,听说在我们学校附近的部队那里有一片桃林,春天来的时候,到了周末,就会听说有被追求的女生被约到那里看桃花,因为我一直没注意到有这么一个地方,所以对那一片桃林充满了好奇。不过,曾经隐约听说别的班有一个长得非常干净的男孩对我有好感,当时也并没怎么在意,直到有一次课间的时候,恰好是只有我自己在班里写东西,不经意回头,发现那个男孩趴在我们教室里最后几排的位置上,远远地安安静静的,我立刻联想到了听别人说的,内心十分排斥,很不高兴,赶紧站起来走出了教室,现在回头看看,那时不过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那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朦胧的单纯珍贵的情感,应该感谢同学的欣赏。

如果说和男同学要保持适度的距离,那么和女同学尽管放心大胆的好就是了,不仅如此,我还很花心,有时候想想师范三年收获的姐妹情,真的倍感温暖……

昕姐是高我们两级的学姐,也是我们老乡。我都想不起我当初是怎么和昕姐认识的,又怎么熟稔起来的了。我只是记得那个时候,在四合院里,常被昕姐招手叫到她们的宿舍里,昕姐有两个闺蜜,她们三个总是笑眯眯的,我好像问过她们为什么喜欢我?记得昕姐说:“因为我们觉得你很单纯,怪可爱”之类的话。反正从此以后我和昕姐无话不谈,记得给淑萍老师看宿舍的时候,我自己也害怕,昕姐就和我去做伴儿。我们一起看她的照片,一个被窝里分享彼此的小秘密和未来的规划 ,到现在我都记得她肌肤的触感,她结婚后,我也去她的家里住下过。

昕姐一直是我很崇拜的人,我们家的人经常听我说道她,因此,她们和昕姐彼此也都了解并认识。昕姐特别聪明,是那种传说中的学神,她平时学习一点也不用功,比如我们俩在一起时一拉呱就拉一宿,而我在宿舍的时候,我们班女生都是一有空就拿出书来学习。但昕姐这样贪玩,随便考考还是第一名。所以后来,她轻而易举地考了3+2,后来又轻而易举地考上公务员,现在是区里的领导。总之,就像她当年所说的,她从来没有为学习担心过。优秀,有的是因为后天的努力,也有的是因为天分。

梅是新泰当地人,长得很漂亮,身段也相当匀称,有的时候在宿舍里换衣服,我就偷偷的看她偷偷的羡慕。她那时一直留着齐耳短发,口头语总是带着浓浓的新泰味儿的一句:“该是啊?该是啊?”

那时候她跟我说:“亲爱的!以后咱俩结婚吧!”

我就乐呵呵地说:“好!”

这样,梅就经常叫我老婆,我就叫她老公。记得每次放长假开学,梅一见到我,就张开怀抱带着哭腔闹着玩儿:“老婆,我想你啦!”我说:“老公,我也想你啦!”两个人一抱,眼泪真的会掉下来……

因为梅的家离我们学校不远,所以周末的时候我们同学几个骑着自行车去她家住下,吃她们家阿姨给我们包的饺子,喝咸糊糊。

说到这儿,我也想起,当年周末,我们男女同学几人也曾骑着自行车去孔超家,不过孔超家在宁阳磁窑镇,相对远一些,记得在孔超家第一次吃到粗面饺子,韭菜馅儿的,特别好吃,所以新鲜又难忘。想想当年,为了改善伙食,也真够拼的,小孩子真是有使不完的热情与力气。

继续说我梅,前几年我们班群建起来以后,又联系上了梅,梅的第一句问候还是:“老婆,你还好吗?想你了”,可是,不知怎的,成年以后,反而老公这个称呼我不好意思叫出口了,于是我也互唤梅老婆,有时候老同学们也取笑我们两口子,尽管我在群里向梅承诺,在我身边的华妃不过是宠妃而已,梅作为正室的地位是不会动摇的,但是慢慢的慢慢的,我发现梅开始不再称呼我老婆,而改称亲爱的,或者是亲,于是我的心里默默叹息,唉,这便是异地恋的悲哀啊!……

我们班女生都是超级顾家的人,基本上都是情愿被家庭捆绑,所以尽管梅就在泰安,我们在莱芜,30年来联系上以后,竟也没有见过一次面。我有时想,等我们有机会奖励自己聚一次时,我在那想像若是见了面,梅是否还能像30年前的那个少女,向我张开怀抱说:“老婆,我想你了!”还会不会泪流满面?……我确定我会的,想到这里,热泪盈眶。

在学校的时候,大扫除结束后,华经常约我爬上教学楼三楼,那里的教室是空的,很安静。我们两个去那里对着操场里来来去去的人群发呆,凭栏惆怅想家。有时候我会哼唱“仲秋月,挂天上,映木楼,照小窗”或者是“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看月亮思故乡”等思乡曲,华子就不客气地打断我:“唱啥唱?叫你一唱更难受了…”于是我们俩就在那你长吁一声,我短叹一声……

没想到多年以后,陪伴在我身边的依然还是华。所以下面我要写一写华子,她是我生命里很重要的一个人。因为我曾经专门拿一篇文章《我的姐妹我的祥云》来写亲爱的玲子,所以在这里再分一些笔墨给亲爱的华子。

华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可能仅需要一句话,你就可以了解她。比如,她深沉的时候会说:“过两天,晚上时候我治上几个菜,你把玲子叫上,咱仨一起喝点。”……

华子是当年我们班主任亲自任命的副班长,所以我真的很佩服老师的眼光。华身上有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大气豪放的东西,不粘糊,不纠结,不计较,更不会小心眼。所以你在她面前会很放松,可以大胆的开玩笑,不必有任何顾虑。我们两个羊里二妮子都有大大咧咧的一面,所以我们两个人经常在大街上互损,然后旁若无人的捧腹大笑,好不快意!我喜欢她的大气,喜欢她的双商,喜欢她的不装,喜欢她的有情有义。如果说我属于感性泛滥的话,那么华的感性和理性正是刚刚好,所以她能恰到好处的善解人意,又能给予建设性的意见。

我常常说,跟华子讲话一点都不用费劲,一点就通的人真的是可爱。因为一路走来的相通的背景和相通的性情,我们俩常常在发表一些感慨的时候,一个说上半句,另一个就能接上下半句,那种投机那种共情,那种感同身受的激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跟玲子说,在这个世界上,我的父母,我的亲人大致上了解我的性情,但是最最知晓我所有的状态,我的欢乐和悲哀的却是华子一人。所以我常常感慨,从某种意义上,她是我生命里相当重要的人。

所以,30来年的姐妹,我们对彼此的喜怒哀乐了如指掌;我们在一起感慨岁月流年,人生不易;我们在一起一边嬉笑怒骂,快意吐槽;又一边无情剖析自己,直面自己,然后又彼此帮助对方接纳自己,完善自己,并互相提醒对方在宽恕中救赎自己。总之,在生活的磨砺下,我们彼此分享自己的反省与所得,共习人生智慧。不会彼此消耗,只会彼此营养。所以可喜的是我们越来越柔软,越来越悲悯。

有文章说,人生有一种普遍孤独,就是翻遍所有的通讯录,因为有各种顾虑,所以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说真心话的人。所以我常常觉得我足够幸运,在我身边有这么一个足够安全的人,可以让你完全的打开自己,诚实的面对自己,又勇敢的去突破自己。人生中,常常有这样的时候,需要自己去赴汤蹈火,但是当你回头,有那么一双眼睛注视着你,看到你的苦难,她可以用眼神为你加油,你便在精神上不再孤单,也会获得足够的力量,这便是意义之所在。

所以我有时候会想,如果上天为我关上了一道门,那么华子就是上天为我打开的一扇窗。我也常常会觉得,在世态炎凉里的相依相伴的我们俩,像极了当年在教学楼三楼凭栏并肩深沉眺望的那两个少女,或者说,我们一直是那两个少女,并肩站在那里,一直站到现在,并站向未来……这是我生命里的馈赠。

(2021年夏天,有预报可能洪水要来,收到华子的叮嘱,被记挂是一件温暖幸福的事。)

(分享喜怒哀乐的日常,想起来就搭理,想不起来就不用搭理的陪伴。)

如果说爱我和我爱的他们,是我生命里的馈赠,那么,这馈赠是在新师三年土壤里种下的种子,在岁月里生根发芽……

第一次听半夏说:“你那个时候就像个公主”,我当时是鸡皮疙瘩落一地的,后来我理解了,他指的是我当年的单纯,和受到的万千宠爱。原来,母校赠予了我这么多……那是一段单纯灿烂的,无知又无畏的岁月,一切都是崭新崭新的。

泪如泉涌。

(向着风,拥抱彩虹,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勇敢地往前走。)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4-28 05:04:08

情感分析的比较透彻,男女朋友们可以多学习学习

头像
2024-02-06 18:02:39

被拉黑了,还有希望么?

头像
2024-01-27 09:01:19

可以帮助复合吗?

头像
2023-11-29 12:11:08

被拉黑了,还有希望么?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4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