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蒸馒头争口气的童第周

情感导师 6580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我一直都想写一个人:童第周。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名字,而我则是在小学课本上看到的。他的故事与他的名言,影响我整个学生时代。

上小学时,和童第周有关的一篇课文传达的价值观深深地鼓舞着我,影响了我整个的学生时代。

这篇课文的标题是《一定要争气》,内文如下:

不蒸馒头争口气的童第周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他出生于浙江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由于家里穷,他一面帮着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着父亲念点书。

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他的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平均成绩仅45分。校长劝他学或降级。在童第周再三请求下,校长才勉强的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在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了。

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了,在校园路灯下面读外语。晚上,同学们都睡着了,他又到了路灯下去学习。

值班老师发现后,关了灯,让他进屋去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了厕所外边的路灯下去看书。

经过半年努力,功课终于赶上了,各科成绩都不差了,数学还考过100分。

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里想:“我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事,我通过努力,一定也能做到。”

童第周在28岁时,得到了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了,跟一位在欧洲十分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一起学习的还有别的国家的学生。

旧中国十分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啥地位,外国学生也瞧不起中国的学生。童第周暗自下了决心,必须要为中国人争气。

几年来那位教授一直在做一个实验,把青蛙卵外膜剥掉。这是项难度很大的实验,需要十分熟练的技术,还需要耐心与细心。同学们都不敢尝试,那位教授自己做了几年也未成功。 童第周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反复的实践,终于成功了。

那位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可真行!”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生物学界。 童第周激动的想:“我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外国人认为比较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通过过努力,也能做得到。”

也正是因如此,小学课文里的那篇讲童第周的故事的文章,让我觉得每个字都写到我的心坎里。家里穷,不正是我吗?起初考倒数令人失望,不正是我吗?

既然童第周可以实现逆袭的话,那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在整个少年时代,我都在向着童第周学习,把他说的“一定要争气”铭记于心。

我知道自己没啥天赋,所以更加勤奋与努力。每次感觉要泄气的时候,觉得自己已被别人甩开的时候,我就拿“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来鼓舞自己,才成就了一个不愿服输的自己。

如果那时,我知道我奋斗20年也不能和富二代一起喝咖啡,知道我拼死拼活10年才买下的房子还没别人的更衣室大,知道阶层固化的形势下我需要付出比别人十倍的努力才能够得到和别人一样的成绩……也许,我就不愿努力了。

少年的可贵,正在于认定目标就不加怀疑了、一往无前的天真与孤勇。一旦我们长大,也就开始怀疑;一旦开始怀疑,我们就开始内耗;一旦开始内耗,我们的冲劲儿就开始变弱了。

因此,我会把童第周的故事讲给我侄子们听。

2

童第周是何许人也?

百度百科官方说法是中国实验胚胎学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杰出领导者。

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科学家,因为他开创中国“克隆”技术先河,并且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就算在现在,他也是与袁隆平一样,当之无愧的能够拿到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人。

对于小孩子来说,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更加地动人。小时候的童第周给我们留下许多小故事,对每一个小孩子几乎都有着激励的作用。

童第周在1902年出生的,那年大清还没亡,光绪还在位。他出生在浙江宁波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丧父,家境十分清贫,仅靠兄辈抚养。

童第周小时候好奇心特别的强。有一天,他在屋檐下阶沿上玩游戏,突然发现石板上整整齐齐地排列了一行手指头大的小坑,从此之后,他明白了“滴水穿石”的典故。

当然喽,发现这一点并若有所思的孩子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个小孩子都能成为童第周。童第周的争气,主要还是在后面。

童第周幼时读的是私塾,考取宁波效实中学后,成了三年级的插班生,但是他的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这一年童第周16岁。

面对着成绩单,小童第周特别的郁闷,接着便就有了童第周借着路灯光演算习题的故事。

期末考试,童第周各科成绩都达到70分,其中几何还得了满分。这样一个差生的逆袭,引起了全校轰动。

到了高三后,童第周更是持续的发力,他的总成绩排在了全班第一,连校长都感慨道:“我当了多年的校长,从来都没看到过进步这么快的学生。”

学习成绩不会影响终身?事实上它是真的会的。

它能够给你一种正向的激励,让你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如果能终身保持着这种“精英意识”,严格地要求自己,它便会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优秀习惯。

童第周回忆往事时说:“在效实中学的两个‘第一’,对我一生有非常大影响。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干成的,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干成。这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取来的。”

20岁得那年,童第周从宁波效实毕业,可以直接升入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可惜那年,童第周的大哥病了,他只得放弃上大学,回家照看把自己拉扯大的哥哥。

次年,童第周前去考大学,先考北京大学与南京的东南大学,但都没考上,后来他跑去上海复旦大学做了特别旁听生,随后又考入复旦大学的哲学系。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童第周应该不是那种特别有天赋的人,他只是不服输、肯吃苦罢了。

1927年中华民国已建立16年了,25岁的童第周从复旦大学毕业,毕业后去浙江省桐庐县当了一个小小的公务员。大概是不太喜欢体制内的工作,童第周后来被举荐到了南京中央大学生物系当助教。

哲学系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去教生物,果然这很“民国”。童第周也因此提倡搞生物学的也要学点辩证法,说是如果不懂辩证法就搞不好生物学。

3

也就是就是在做大学助教的期间,童第周认识了一生的挚爱叶毓芬。

叶毓芬是一个非常幸福的人,因为她遇到的是童第周而不是作天作地的徐志摩、郁达夫、吴宓等骚浪贱的文人。

叶毓芬要比童第周小四岁,出生在商人家庭,家中在上海开了几家钱庄。她的父母早早的去世了,父母逝世后,钱庄被别人抢去,家里也他只剩下几亩田。是姨妈资助她上了中学(宁波女子师范学院)。

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叶毓芬当了小学老师,经常去参加反战运动,差点被开除了。

其实两人早在童第周还在复旦大学时就通信了,后来童第周到宁波当公务员才得以见面。

童第周觉得叶毓芬当个小学老师有点屈才了,就设法让她到复旦大学读生物系,还拿出自己当助教赚来的辛苦钱来供她上学。

之后,童第周前往南京中央大学,叶毓芬也追随他转学过去了(这波操作也很“民国”)。

爱她就要努力成就她,而不是拼命的打压她、圈养她、驯养她,奴化她。这样的童第周,你认为酷不酷?可以说,是童第周的鼓励与支持,让叶毓芬挣脱了旧时代女子之命运。

后来,童第周得到出国留学的机会----去比利时深造。叶毓芬万分的不舍,因而童第周便决定先跟她结婚。

两人结婚仪式非常的简单,因为那时他们俩都没啥钱,只是在一个小旅馆草草办了婚礼了事。

婚后,叶毓芬去中央大学做了学生,毕业后留在中央大学当助教。而童第周则去比利时留学了。从南京到中国北端的满洲,再坐火车经过苏联境内到达比利时,童第周这趟行程可是真不容易。

那年是1930年,童第周28岁了。

童第周在布鲁塞尔大学的留学生活十分的清苦,但也学得特别的刻苦。他跟随老师做青蛙卵子试验,几次三下五除二就把卵子外面一层薄膜剥掉,让同行十分地钦佩。

我们看得出来,比起学哲学,他更像是学习生物学的料。

在国内的叶毓芬生了第一个女儿,日子过得也十分清苦。当她把自己近况告诉丈夫时,发现丈夫在国外过着也是同样窘迫的生活,顿时便不好意思诉苦了。

在朋友帮助下,叶毓芬毕业后找到了份当大学助教的工作,暂时解决了自己的经济困难,有时还可以从牙缝里省出钱来资助丈夫。

君不见,好的爱情,其实都是相互的。

在布鲁塞尔,童第周还曾被判刑。当时国内爆发“九·一八事变”,日军发起了侵华战争,爱国的童第周坐不住了,带头发动中国留学生去日本驻布鲁塞尔使馆进行抗议,被以扰乱社会治安为由判处了两个星期的徒刑(缓期执行)。

1934年,32岁的童第周获得了布鲁斯尔大学博士学位,后又到英国剑桥大学作短期访问学者。

镀过金的童第周,也不是没有留在海外的机会,但他或许是为了国家,抑或是为了妻子,毅然选择了回国,并到了山东大学生物系去当教授(从助教到教授,镀过金还真不一样)。

叶毓芬跟着童第周去了山东,在家帮童第周搞研究工作。

可惜,抗日战争很快全面爆发了,山东大学决定南迁。童第周带着妻儿逃到了四川宜宾。

正是在物质条件非常的艰苦、社会环境充满动乱的情况下,夫妻俩还一直坚持着科学实验。

某天,童第周在镇上旧货摊上见到了一架显微镜,赶紧拉着夫人去瞅。老板却要价六万,这在当时可以算是天价了,这相当于二人两年的薪水了。

夜里,二人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还是在想着那台显微镜。次日,二人又到了旧货摊前,结果老板看出来他们是真心想买,把价格涨到六万五千块。

为了搞自己的研究,没有办法,他们甚至是砸锅卖铁,四处举债,变卖了不知多少的家当,才买回来这台显微镜。

如今我们的哪个大学教授会在自己饭都吃不饱的情况,掏光全部身家自费买显微镜搞研究?

然而,就算买了显微镜,他们也没有条件好的实验室。童第周住的地方光线十分的灰暗,他想尽各种办法,阳光好的时候就抓紧时间到阳光下做实验,阳光不好又停电时用手电筒或煤油灯来照明。

夫妻俩人日以继夜,终于完成了鱼类卵子发育能力与蛙胚纤毛运动机理分析的论文,被英国的一个博士赞叹道:“奇迹!这科学史上的奇迹!”

正如你所知,童第周与夫人过得很清苦。他们没有钱找保姆,工作很忙,把儿子留在家中,结果儿子差点爬到了江面的一艘船上,被湍急的水流冲走。

曾有段时间,他们只能让大女儿暂时休学帮着在家里照看弟弟。

抗战胜利之后,山东大学也在青岛复校,童第周夫妇重返海滨城市青岛,一同去动物系任教。

本想着日本人赶走后,人民就会过上太平日子,岂料内战又爆发了。

在1947年,山东大学师生掀起了“反饥饿,反内战”的浩大游行示威与签名抗议活动,童第周第一个在抗议书上签名,叶毓芬和丈夫坚决的站在进步学生一边。

夫妻二人不畏强权,悄悄地剪辑被反动派禁止发行的报纸上的有关报道,投寄到了外地去,以公布真相,争取外地支持。

1948年,童第周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不计前嫌?)。同年,他受美国邀请到美国耶鲁大学任客座研究员。

1949年,童第周拒绝耶鲁大学的高薪挽留回到了山东大学。是年,山东解放,童第周到北京参加会议时,找到了中国科学院的筹建组领导竺可桢教授,向他提出建设中国海洋研究机构的设想。

1950年,童第周兼任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的主任,1951年又任山大副校长,1955年当选成为了中科院学部委员兼生物地学部副主任,同年又从青岛调到北京。

这也是童第周精神最为振奋的人生阶段:新中国已成立,一切充满着希望,他可以在科学领域中一展身手。

童第周专心致志做科研,取得了十分傲人的成绩。

童第周在细胞的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解释起来相当复杂。他的实验主要证明了核糖核酸能诱导金鱼尾鳍的双尾变成单尾,说明并不只有细胞核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细胞质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惜,当时的新中国比较封闭,童第周的发现并没在国际学术界里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但我们后来能弄出来的“杂交鱼”与“克隆鱼”,童第周是功不可没的。

为搞研究,每逢文昌鱼(实验用)的产卵季节,童第周夫妇二人常不分昼夜连续在实验室里工作几十天,积累数据,探索奥秘。

不久,十年动乱到来了。童第周受到了批判,有人强迫叶毓芬去揭发检举童第周,而叶毓芬断然拒绝了。

在童第周被当成反动派而打倒的日子里,她和童第周生死相依。

童第周没事后,被罚去清理实验室了,可却连扫地他也都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大家发觉,如果哪一天地没扫干净,那准是童第周那一天生病了。

1973年,动乱还未结束,但周的出面让童第周逃过了一劫,夫妻二人又得以开始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工作。这一年,童第周已71岁了。

1976年,叶毓芬心脏病病发,抢救无效而去世。

童第周与妻子在一起五十来年,一直都相扶相依,很少分开。妻子走后,童第周是万分悲痛,常常自责自己没有能及时带着妻子去大医院看看。实验室中,他一直保存着叶毓芬在世时使用过的桌椅和实验用具,每天都要擦拭一遍。

据童第周的儿子童时中回忆:“他(父亲)流泪对我们说,我对不起她啊,她这几天不舒服,我没能陪她去看病。她工作成绩十分的出色,但由因为我,她未能升为教授。”

童第周这么说,的确是有原因的。按照叶毓芬的资历,早就能升为教授了,但那时童第周是领导,因此每次他都把妻子的晋升材料扣住了(为了避嫌),把名额让给别人(当今有几个领导能做到这样)。

叶毓芬知道丈夫这么做的原因,所以从来没责备过他。

他们的爱,是深层次的懂得,是对对方的全盘接纳与绝对信任。这样的婚姻,在现代社会可能都很难找着了。

动乱结束后,七十多岁的童第周出任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细胞遗传学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后来又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被授予全国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童第周是77岁的那年去世的。

当时,他在浙江科学大会上为浙江省2000多名科技、教育和卫生领域的科研人员做报告,突发心脏病晕倒在讲台上,被送去抢救。

同年的3月30日,他在北京病逝,走完了自己传奇一生。

他肯定想不到,他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并影响了某个小孩的一生。而那个小孩,在很多年后,会把他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小孩们听,讲给自己可爱的粉丝们听。

我为何喜欢童第周?因为我觉得他真的可以成为我辈榜样,他的故事真的值得被我们传唱。

他从不玩政治,只有自己的一腔朴素爱国热情。他也不玩弄权术,只有良知和作为知识分子的风骨。

他热爱科研,并且能沉浸其中,不问回报,无问西东。

他认真地对待爱情,肚子里没花花肠子,因此收获一段美满的婚姻。

喜欢民国史的朋友们不难总结一个规律:民国历史上的文人骚客,私生活一般都比较混乱,不是出轨就是嫖娼,要不就是和异性开启一段拧巴得不得了的虐恋。

感情经历比较单纯以及伴侣关系比较稳定的,一般是搞工科、理科的科学家。

可能是因工科男、理科男做事情的时候比较专注,关注的是实实在在的真相而不是些虚头巴脑的“形而上”,因此眼不花、心不花,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就会好好待人家吧(唔可能现在也是如此,只是很多女孩会嫌这部分男生不善言辞、木讷、穷,反倒是那些会花言巧语的渣男比较容易追到女孩)。

童第周夫妇的生活之所以美好与和谐,除了彼此的性格、感情、志趣相契合外,更重要的是二人有共同的理想和事业为基础。

因此,找对了人,你怎么做、对方怎么做都是对的。但找错了人,你怎么做都是十分别扭的,对方怎么做都是不合时宜。

在童第周逝世39周年纪念日,一份他亲手书写的论文《文昌鱼器官形成物质分布区域研究》完整文稿在西泠印社“艺是网拍”被网友们竞相追拍,最终以6500元落槌。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2005年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一件赠送给童第周的《梅兰竹菊》镜心,拍卖成交价却达到了6.6万元。

那幅画倒不是画得特别好,只不过参与绘画的是民国艺坛上的两对夫妇,分别是张伯驹与潘素、刘海粟与夏伊乔,因此卖出了高价。

童第周一生没有发什么财,但他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他曾教过的学生。如今,他的学生与学生的学生遍布在世界各地,他们走在学科前沿,传承着他热爱的科学事业。

你说他的这一生,是不是活得比那些腰缠万贯的人要有价值得多呢?(哎,像我等俗人还是希望腰缠万贯吧,哈哈)

不过,总有一些人,活得像一束光,值得被我们永远传颂和铭记。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5-06 06:05:29

有情感误区能找情感机构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心情也好多了

头像
2023-11-19 05:11:28

老师,可以咨询下吗?

头像
2023-11-04 02:11:30

可以帮助复合吗?

头像
2023-10-03 14:10:44

被拉黑了,还有希望么?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4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