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爷爷奶奶:40岁囚徒娶22岁小姐,其父辟谣说有一事绝不可能

情感导师 7448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一切还得从曾朴的《孽海花》说起。

《孽海花》第十四回《两首新诗是谲官月老 一声小调显命妇风仪》写道:几个少年朋友想聚在一起喝酒,其中一个却被老婆拦住不让走,来叫他的朋友还差点被当作“兔爷”给打了。一帮人就在酒桌上说起了“惧内”。一个叫小燕的安慰差点挨打的朋友:“你们别笑,当今惧内就是阔相。赫赫中兴名臣威毅伯,就是惧内领袖哩。”大家一听,兴致盎然,就让小燕讲讲“威毅伯惧内”的故事,小燕当仁不让,娓娓道来。

话说自从庄仑樵马江败了,革职充发到黑龙江,算来已经七八年了。只为威毅伯常常念叨,说他是个奇才。今年恰遇皇上大婚庆典,威毅伯就替他缴了台费,赎了回来。仑樵就住在威毅伯幕中,掌管紧要文件,威毅伯十分信用。

威毅伯有个小姑娘,年纪不过二十岁,貌比西施,才同班昭,贤如孟光,巧夺灵芸。威毅伯爱之如明珠,左右不离。仑樵常听人传说,却从没见过,心里总想瞻仰瞻仰。

张爱玲爷爷奶奶:40岁囚徒娶22岁小姐,其父辟谣说有一事绝不可能

有一天,威毅伯有点感冒,忽然要请仑樵进去商量一件公事。仑樵见召,就一径到上房而来,刚一脚跨进房门,忽觉眼前一亮,心头一跳,却见威毅伯床前立着个不长不短、不肥不瘦的小姑娘,眉长而略弯,目秀而不媚,鼻悬玉准,齿列贝编。

仑樵来不及缩脚,早被威毅伯望见,喊道,贤弟进来,不妨事,这是小女呀,你来见见庄世兄。那小姑娘红了脸,含羞答答地向仑樵福了福,就转身如飞地跳进里间去了。仑樵还礼不迭。威毅伯笑道,这痴妮子,被老夫惯坏了,真缠磨死人。

仑樵坐在床边,一面和威毅伯谈公事,瞥目见桌子上一本锦面的书,上写着“绿窗绣草”,下面题着“祖玄女史弄笔”。仑樵趁威毅伯一个眼不见,轻轻拖了过来,翻了几张,见字迹娟秀,诗意清新,知道是小姑娘手笔,心里羡慕不已。忽见二首七律。

基隆南望泪潸潸,闻道元戎匹马还。一战岂容轻大计,四边从此失天关。焚车我自宽房琯,乘璋谁教使狄山。宵旰甘泉犹望捷,群公何以慰龙颜。

痛哭陈辞动圣明,长孺长揖傲公卿。论材宰相笼中物,杀贼书生纸上兵。宣室不妨留贾席,越台何事请终缨。豸冠寂寞犀渠尽,功罪千秋付史评。

两首诗情词悱恻,议论和平,仑樵看完,不觉两股热泪,骨碌碌落了下来。威毅伯在床上看见了,就笑道:这是小女涂鸦之作,贤弟休要见笑。仑樵直立起来正色道:女公子天授奇才,须眉愧色。威毅伯笑道:只是小女有点小聪明,就要高着眼孔。这结亲一事,老夫倒着实为难,托贤弟替老夫留意留意。仑樵道:相女配夫,真是天下第一件难事!何况女公子这样才貌呢。门生倒要请教老师,要如何格式,才肯给呢?威毅伯哈哈笑道:只要和贤弟一样,老夫就心满意足了。

仑樵怔了一怔道:适才拜读女公子的两首七律,实在是门生知己。选婿一事,分该尽力,只可怕难乎其人。威毅伯点了一点头,忽然很注意地看了他几眼。仑樵知道威毅伯有些意思,怕恐久了要变,马上托人求婚,威毅伯竟然一口应承了。

消息传到里面,伯爵夫人戟手指着威毅伯骂道:你这老糊涂虫,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高不成,低不就,千拣万拣,这会儿倒要给一个四十来岁的囚犯。你糊涂,我可明白,休想。威毅伯陪笑道:太太,你别看轻仑樵,他的才干胜我十倍,我这位子将来就是他的。我女儿不也是个伯夫人吗?伯夫人道:呸。我没有见过囚犯伯爵。你要当真,我给你拚老命。说罢,哭了起来。威毅伯弄得没法。

小姑娘听两老为她怄气,闹得大了,就忍不住来劝伯夫人道:妈别要气苦,爹爹已经把女儿许给了姓庄的,哪儿能再改悔呢?就是女儿也不肯改悔。况且爹爹眼力必然不差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决不怨爹妈的。伯夫人见女儿肯了,也只得罢了。要不是这位小姑娘明达,威毅伯恐怕要大受房中的压制哩。

故事中的庄仑樵就是张爱玲爷爷张佩纶,威毅伯就是张爱玲太姥爷李鸿章,小姑娘就是张爱玲奶奶李菊耦。

张佩纶生于1847年,属羊。纶读如观,意即用青丝带做的头巾。苏东坡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句,形容周郎飘逸潇洒的儒雅风流。张爱玲初听爷爷叫这个名字,“非常诧异有点女性化”。从小看惯了爷爷奶奶挂在墙上的照片,照片中的爷爷“身材相当魁梧,眼梢略微下垂,一只脚向前伸,像要站起来,眉宇间透出三分焦躁,也许不过是不耐久坐。照片上胖些,眼泡肿些,眼睛里有点藐视的神气。”

张佩纶父亲张印塘官至安徽按察使。他在安徽期间,李鸿章正好在安徽办团练,“曾共患难”,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张佩纶七岁,其父卒於军。虽然幼年丧父,但他刻苦好学,23岁考中举人,24岁考中进士,28岁考中翰林院侍讲,35岁被派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

张佩纶虽然身居高位,生活却非常清贫,“日以白粥果腹”。有次朋友过来串门,他没钱待客,只好把棉袍典当了,请朋友喝了一顿酒。他跟张之洞、陈宝琛等人组成“清流党”,设了“谏草堂”,专门弹劾贪官污吏,抨击朝野恶习,“举国为之震竦”。

张佩纶才学过人,仪表清秀,风流倜傥,喜欢穿件竹布衫,“士大夫争效之”。这帮人深得慈禧太后赏识,当然也得罪了被他们弹劾过的大佬。“祖父勇于直言,埋下了日后被罢官的祸根。”他的孙子张子静后来如此评论道。

光绪十年(1884年),张佩纶37岁,中法开战。李鸿章是坚定的主和派,任命故人之子张佩纶为三品钦差大臣会办海疆大臣的身份前往福建督军。由于张佩纶经常发表一些关于国防军事的高见(累疏陈经国大政),李鸿章以为他能文能武,就想着重培养他。张佩纶向慈禧辞别,慈禧大大夸奖了他一番。张佩纶意气风发,“中外人士仰望风采”。这是他一生最为高光的时刻。

到了前线,张佩纶让十一艘战船环成一圈自卫,部下们都说这么做不合适,被他大声呵斥。法国战舰来了之后,部下们都说要提高警惕准备战斗,也被叱出,下令“无旨不得先行开炮,必待敌船开火,始准还击,违者虽胜犹斩。”直到法国人开了炮,张佩纶“始大怖”,“所部五营溃,其三营歼焉。”“海上丢了基隆,阵地陷了谅山。”(张子静语)这就是史书上耳熟能详的“马尾海战”。

兵败如山倒。张佩纶一看形势不可挽回,赶紧一溜烟跑到了山里,乡民们不让他进山寨,他说“我会办大臣也”,乡民“拒如初”。跑回去之后,朝廷委派与张佩纶平日意见相左的左宗棠等人查办此案,左宗棠的调查结论是“调度失宜,备战不夙”。朝廷遂下旨将张佩纶从严发往军台效力赎罪,遣戍张家口。

流放期间,张佩纶以读书写字打发时光。原配朱芷芗早在1879年便去世了,继室边粹玉在张佩纶被流放期间(1886年)病殁于北京。1888年,张佩纶在李鸿章斡旋下,以戴罪之身回到津门,成为李鸿章秘书。一个风光绮丽的上午,他进入李鸿章书房,见到李鸿章爱女李菊耦,以及李菊耦写下的关于基隆之战的七律两首,于是有了本文开篇《孽海花》中那一幕。

诗中“论材宰相笼中物,杀贼书生纸上兵。”看得张佩纶心惊肉跳。说到底,他就是一个清议书生,宰相的“笼中之物”而已,平常在李鸿章幕中写写文书,也算一把好手,真要放出去杀敌立功,也就是翻版赵括,只能“纸上谈兵”罢了。

后来张爱玲就爷爷奶奶的传奇故事问询父亲张廷重,张廷重却“一味辟谣。他说爷爷根本不可能在签押房撞见奶奶。那首诗也是捏造的。”张廷重是张佩纶长子,既然辟谣,说明他很可能亲耳听到张佩纶或者李菊耦说过两人的认识过程。大概率应该是,李鸿章早就有意将女儿嫁给他,所以专门把他从张家口弄回天津,不到半个月时间便不顾夫人反对,极力玉成此事。

与此可以佐证的是,李鸿章把女儿许配给张佩纶之后,给刘铭传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幼樵(张佩纶字)塞上归来,遂托姻亲。累世旧交,平生期许,老年得此,深惬素怀。”可见是李鸿章主动把女儿下嫁给张佩纶,而不是张佩纶“无意中在签押房撞见李小姐”,随后提亲,抱得美人归。

李鸿章纳张佩纶为婿,本来还想让他复出,引为朝援,怎奈之前张佩纶得罪的人太多,搞得李鸿章也没办法,便让张佩纶于1895年(48岁)带着李菊耦去了南京,从此告别了官宦生涯,并给了一份丰厚的馈赠。虽然没有出任CEO,但是毕竟娶了白美富,还得到好大一笔钱。两人在南京城买了一所豪宅,有三栋楼,36间房。买下后不惜重金装修一新,其中最精美的“绣花楼”专供李菊耦居住。每当春暖花开,李菊耦便扶着女佣肩膀,出来看花。

张佩纶和李菊耦夫唱妇随,琴瑟相合,饮茶赋诗,好不快活。两人把书房取名“兰骈馆”,一起写食谱,一起写武侠小说,自费印刷,送给亲朋好友赏观。

1898年,两人生了儿子,张佩纶写信向李鸿章报喜:“世妹于今日得男,儿颇敦实。”此子取名张廷重,便是张爱玲父亲。

1903年,张佩纶因病去逝,享年56岁。

1912年,李菊耦郁郁而终,享年46岁。

几乎所有关于张爱玲的传记,都是从张佩纶和李鸿章写起的。这么写目的只有一个,便是标明张爱玲“出身名门”的身份。虽说文学才能不可能遗传,但是性情和脾气却是可以遗传的。张爱玲不同寻常的叛逆,孤高,清冷,脱俗,与她的祖父祖母一脉相承。祖父祖母相识相爱相守一生的传奇故事,从小便在她的心上烙下深深的印记。要说毫无影响,我看绝不可能。

《孽海花》被誉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鲁迅称其“结构工巧,文采斐然”,喜欢的朋友可以买一本看看。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5-03 11:05:23

我最近了解了一下,是我朋友给我推荐的,很靠谱,推荐大家情感有问题的可以尝试一下

头像
2023-12-18 13:12:02

如果发信息,对方就是不回复,还不删微信怎么挽回?

头像
2023-12-17 21:12:32

老师,可以咨询下吗?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3条评论)